在湖南,900千克無防疫和檢驗檢疫證明的進口豬腳被查獲。
在浙江,285千克無檢疫檢驗及報關手續的進口豬肚被查封。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又公布了一批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的典型案例。
“未經檢驗檢疫的冷凍食品可能攜帶動物疫病病原、致病菌、寄生蟲等,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風險,或會危及生命。如果它們是來自新冠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的國家,更存在極大的疫情傳播風險和衛生安全隱患。”長沙市食品藥品檢驗所副所長鐘菲菲說。
值得慶幸的是,此次查處的兩個案件,發現及時、控制得當、查處迅速,核酸檢測呈陰性。
需要警醒的是,那些膽敢在疫情防控期間走私冷凍食品的違法分子,誰觸犯食品安全“紅線”,就要面臨最嚴厲的處罰。
進口冷鏈食品須經檢疫檢疫,常規檢查中時刻繃緊這根弦
“我國人口基數大,是全球第一大冷凍肉消費國,市場需求巨大,有不法分子在利益驅使下,鋌而走險做起了走私的生意。因為進口冷鏈食品涉及的品類、國家眾多,監管壓力較大。”進口冷鏈食品從業人員王維說。
廣東省東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走私凍肉的運輸及存儲不像正規途徑進口的食品,沒有嚴格監管,為躲避檢測,多不能滿足零下15攝氏度的低溫儲存條件,更容易產生肉類腐敗變質的問題,也存在極大的疫情傳播風險。
去年以來,堅決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是市場監督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浙江、安徽、山東等省份陸續發布了關于加強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強調各地市場監管等部門將加大巡查督查力度,加強對進口冷鏈食品的管理,對來源不明的進口冷鏈食品依法進行查處,涉及犯罪的,移交公安部門。
此次查處的走私冷凍豬腳,是湖南瀏陽市市場監督管理執法人員對瀏陽市富強食品有限公司進行日常監督檢查時發現的。
當時,一輛重型掛車正在卸貨,執法人員發現該批貨物均為冷凍產品,當即要求司機提供進口貨物報關單、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驗檢測合格證明等防疫相關證明資料。司機許某對種種防疫要求一無所知,執法人員當場依法對該批冷凍豬腳進行了扣押,并及時上報,開展深入調查。
圖片說明:案發時,湖南省瀏陽市市場監管部門執法人員對涉案產品冷凍豬腳發現時的缷車狀態照相。
圖片說明:湖南省瀏陽市市場監管部門查處的涉案冷凍豬腳及標簽。
經查,該批產品是2020年8月生產的進口冷凍豬腳。貨主黃某無法提供檢驗檢疫合格證明材料。這批冷凍豬腳在驗貨時被查獲,買賣雙方之前未簽訂訂購合同,手續不齊全,最終未能達成交易。4月16日,瀏陽市市場監管局責令黃某立即停止違法行為,沒收該批貨物,并對違法行為處以罰款。
市場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市場監管系統正在開展的“鐵拳”行動 食品安全方面有三個打擊重點,其中一個就是打擊未經檢驗檢疫肉類,各地監督管理部門要強化對冷藏冷凍食品和食用農產品經營、貯存等場所的監督檢查,各地基層市場監管執法人員應時刻繃緊進口冷鏈食品須經檢驗檢疫的弦。
重點加大對農村農貿市場等流通樞紐的排查
為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物并防”要求,嚴厲打擊農村制售假冒偽劣食品、銷售無合法來源進口凍品等違法行為,蓮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轄區(重點是農村)冷鏈食品開展地毯式排查。執法人員在碧湖鎮農貿市場檢查中發現,市場經營戶雷某某銷售的進口冷凍豬肚無法提供檢驗檢疫證明的合法票證。
圖片說明:浙江麗水市蓮都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取樣送檢涉案豬肚。
經雷某某供述,該批進口豬肚實際供貨人為同村葉某某和梁某某。執法人員順藤摸瓜,經深入調查,涉案嫌疑人葉某某和梁某某兩人合伙從2019年11月開始擅自購進無合法來源豬肚,在節日期間在農村市場進行零售,涉案金額達20.2余萬元。今年5月8日,麗水市蓮都區市場監管局依法對葉某、梁某處以罰款383.89萬元。
農村集貿市場數量眾多、覆蓋面大、比較分散,并且銷售人員混雜、流動性強,監管難度大。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農村集貿市場調查體驗“回頭看”報告》發現,農村消費環境有所改善,但一些農村集貿市場“三無”產品依然不少,消費環境還需加緊治理。
中消協建議,有關部門大力整治農村集貿市場,強化信息公示和信用監管,推行誠信經營“黑名單”制度,深入開展農村市場放心消費創建工作,宣傳和推廣農村集貿市場示范點,打造便利安全放心消費的農村集貿市場。
市場監管總局會同公安部、農業農村部等5部門開展為期一年的“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執法行動”也將未經檢驗檢疫的肉類列入了執法重點。截止7月15日,全系統共辦理相關違法案件715件,查扣違法產品約2766噸。
加速建設進口冷鏈食品追溯體系,織密冷鏈“物防”網絡
“我來買肉的時候,經常能碰見監管部門在肉鋪里檢查。”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居民齊國柱經常在嘉禾農產品交易市場中購買冷凍肉類,“以前冷凍肉上查出新冠病毒的時候,我們一家子都不敢吃凍肉了,現在親眼看到抽檢,還能掃碼溯源,放心了。”
嘉禾市場負責人周文政說:“政府部門在張掖市嘉禾農產品市場設立了進口冷鏈食品監管總倉,從港口進入張掖市的所有冷鏈食品集中檢測、消殺,入倉監管。進口冷鏈食品從監管總倉出庫時再申報,做可追溯登記。最后,本地監管部門還會定期到進口冷鏈食品銷售點抽檢,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消毀。”
浙江省去年6月啟用“浙冷鏈”食品追溯系統,廣東省去年8月推出冷藏冷凍食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冷庫通”,北京和四川去年11月分別上線“北京冷鏈”“川冷鏈”,湖南“湘冷鏈”數據采集系統今年初上線運行……目前,多地加快冷鏈溯源體系建設,多個省份的冷鏈食品追溯平臺已經運行。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去年底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全面推進進口冷鏈食品追溯平臺建設,要求各省(區、市)市場監管部門優化完善省級平臺,加快與國家平臺的數據對接。同時,要強化協同聯動,在信息通報、風險交流、排查處置等方面加強跨區域、跨部門合作,更大范圍凝聚工作合力,織密冷鏈“物防”網絡。
消費者在選購進口冷鏈食品時應注意,一定要在正規渠道購買進口冷鏈食品。經檢驗檢疫合格的進口肉類產品一般具有以中文標明品名、生產企業注冊號、生產批號、生產日期、保質期等內容。遇到無中文標簽、無簡體中文標簽、有簡體中文標簽但無檢驗檢疫報告和通關單、有簡體中文標簽但已過保質期等這四類肉品謹慎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