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場監管部門近日查處一批無證辦學違法行為,關停一批無證辦學校外培訓機構。截至目前,北京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共出動執法人員18218人次,檢查線下培訓機構9996家次,檢查線上培訓機構2107家次,接收教育部門移轉線索182條,與教育等部門開展聯合執法228次,累計立案586件,結案233件,處罰172件,罰沒款共計1534.54萬元。
8月25日,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北京市教育“雙減”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市場監管綜合執法總隊副總隊長、督辦賀捷介紹,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嚴格落實中央和市委“雙減”工作決策部署,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社會關注度高的校外培訓機構亂象,集中力量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查處校外培訓機構無證辦學、發布違法廣告、價格欺詐等違法行為。
8月27日,民政部辦公廳印發通知,要求各地民政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意見》提出,三類校外培訓機構不再登記:不再登記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面向學齡前兒童的校外培訓機構和面向普通高中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
今年以來,北京市市場監管部門查辦了一些典型案件,有力打擊了校外培訓機構違法行為,維護了教育生態。北京市市場監管綜合執法總隊對學而思、新東方、高思、跟誰學4家機構分別給予50萬元或7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對作業幫、猿輔導2家機構分別給予250萬元頂格罰款的行政處罰,并進行集中曝光。
北京市朝陽區市場監管部門對北京學大信息技術集團有限公司“學大教育”虛假宣傳、發布違法廣告、價格欺詐等違法行為作出罰款123.5萬元的行政處罰;通州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北京徑成英教育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通州分公司,“ABC外語培訓學校通州校區”擅自舉辦民辦學校、價格違法行為合并作出罰款18.13萬元的行政處罰;“51talk”官方網站發布虛假廣告,有“每天25分鐘 成績口語雙提升”“體系性設計保證學習效果”、“提升成績”、“全面提高孩子英語綜合能力”的用語,石景山區市場監管局對北京大生知行科技有限公司發布違法廣告行為作出罰款50萬元的行政處罰。
“雙減”意見出臺后,市場監管部門迅速將查處無證辦學違法行為,關停無證辦學校外培訓機構作為執法重點,會同教育行政部門對違反《民辦教育促進法》相關規定無證辦學違法行為立案141件,責令北京天朗氣清教育咨詢有限公司、北京啟迪先行教育咨詢有限公司門頭溝分公司、悠然頑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博師京譽教育咨詢有限公司、北京佰藝霖科技有限公司等63家無證培訓機構停止辦學,并處罰金311.33萬元。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還介紹,將及時公布校外培訓機構“白名單”。按資金監管、辦學許可、疫情防控、行為規范、辦學標準等相關要求,持續加強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規范管理,各區教委將分批向社會公布已批準恢復線下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名單。
下一步,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將深入落實“雙減”工作要求,密切關注校外培訓領域輿情線索,持續加強校外培訓機構執法,重拳查處無證辦學、虛假宣傳和虛假廣告、價格欺詐、利用合同格式條款侵害消費者權益等違法違規行為,嚴格規范教育市場經營秩序。同時,通過電視、報紙、官網、公眾號等不同途徑,對后續查辦的性質惡劣、影響較大、群眾關心的典型案件進行曝光。
在上海,市消保委聯合市教委22日發布“六提醒”,建議家長選擇落實“資金監管”的機構,提醒廣大消費者關注相關信息,理性看待,慎重選擇。
六提醒包括以下內容:
樹立健康教育理念。相較于學業成績、專業技能,家長更應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注重孩子的素質提升和全面發展。要樹立健康的教育理念,理性選擇培訓機構,切勿盲目跟風;如孩子確有意愿參加培訓,應結合孩子的精神狀態、興趣愛好等因素,審慎參加培訓。
實地考察機構情況。確有報班需求的,家長要注意查看辦學場所內懸掛的營業執照、辦學許可證等資質信息,選擇合法合規的機構報名。一些機構為吸引更多學員報班,存在夸大師資效果、誘導報名等情況。學員實際上課后,發現并不是“那么回事”,授課效果遠不如預期。建議家長報班前,實地考察機構環境,關注授課氛圍、查看師資信息,還可現場詢問學員感受后再報名。同時,也要注意查看授課地點的地理位置、疫情防控措施、空調設備配置等,以便報名后孩子能安全安心上課。
重點關注培訓時間。根據中辦國辦《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規定,不得占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學生確有意愿參加校外學科類培訓的,不要報名雙休日、節假日、寒暑假期間的課程。如已經繳納上述時間段的費用,應與機構協商退費,也可以轉為非學科類培訓課程等。
建議選擇“資金監管”機構。為切實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促進上海市培訓市場健康發展,上海市培訓協會協調相關培訓機構與商業銀行探索實施銀行定期劃扣等新型資金監管機制,自5月以來,上海市培訓協會分批面向社會公告相應名單。提醒家長可關注相關信息,建議選擇落實資金監管的機構。
避免一次大額支付。按照國家相關規定,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三個月的費用。家長咨詢報名時,要保持理性,不要被培訓機構的優惠承諾誘導,一次性支付大額費用。付款時,對于大額分期付款,尤其要注意甄別是分期付款還是金融貸款,避免陷入機構的貸款圈套。
簽署合同留好憑證。家長要與機構簽署書面合同,詳細了解合同內容后再簽字,尤其是要看清課程內容、授課老師、退費規則等事項,并索要發票收據,以便發生消費權益爭議時更好維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的法定維權途徑包括:與培訓機構協商和解、請求消保委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以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