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從貴州省市場監管局獲悉, 2021年,貴州省市場監管系統以“攥鐵拳、辦鐵案、保民生”為主題,聚焦民生領域,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社會輿論關注和市場監管壓力大的重點商品、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區域和重點市場,深入開展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突出保安全、保發展、保民生、保生態,堅持精準重拳出擊,嚴厲查處民生領域違法案件,切實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和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努力提升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去年,貴州省市場監管部門組織查處各類民生領域案件2854件,移送司法機關88件,案件總值1329.5萬元,罰沒總額1724.76萬元。主要包括:
(一)查處銷售藥殘超標的畜產品、水產品及未經檢驗檢疫或檢出“瘦肉精”的肉類案件502件,案值總額179.59萬元、罰沒總額288.26萬元,移送司法機關68件。
(二)查處宣稱減肥和降糖降壓降脂等功能的食品中添加藥品案件8件,案值總額12.99萬元、罰沒總額13.04萬元,移送司法機關4件。
(三)查處生產銷售“偷工減料”劣質鋼筋、線纜案件99件,案值總額38.1萬元、罰沒總額41.62萬元。
(四)查處生產銷售劣質兒童玩具案件38件,案值總額6.22萬元、罰沒總額16.56萬元。
(五)查處中介機構“亂收費”案件24件,案值總額40.58萬元、罰沒總額44.64萬元。
(六)查處翻新“黑氣瓶”案件10件,罰沒總額56.45萬元。
(七)全省市場監管系統查辦農村市場“山寨”酒水飲料、節令食品案件1070件,案值總額364.29萬元、罰沒總額849.9萬元,移送司法機關13件。
(八)查處“神醫”“神藥”等虛假廣告案件80件,罰沒總額92.43萬元,移送司法機關3件。
(九)查處生產銷售假冒偽劣電器及附件產品案件1023件,案值總額256.48萬元、罰沒總額321.88萬元。
今年以來,貴州省市場監管系統圍繞“民意最盼、危害最大、市場監管風險和壓力最大”領域,聚焦關系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重點商品、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查辦“鐵案”,持之以恒開展“鐵拳”行動,培育執法為民“鐵拳”品牌。具體行動安排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堅持目標導向。握指成拳,集中力量,依法查處一批群眾身邊性質惡劣的違法行為,切實讓市場監管“長出牙齒”。曝光一批人民群眾廣泛稱道、對違法分子有震懾力的“鐵案”,更好發揮典型案例警示震懾作用,強化查辦一案警示一片的執法效果,遏制違法現象多發勢頭,著力化解和防范市場風險,努力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和滿意度,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勝利召開。
(二)重點嚴厲查處。嚴厲查處以下違法行為:一是食用油摻雜摻假;二是聲稱減肥、壯陽等食品非法添加;三是油品質量違法和加油站計量作弊;四是“神醫”“神藥”等虛假違法廣告;五是醫療美容領域虛假宣傳;六是翻新“黑氣瓶”和劣質燃氣具;七是超期未檢電梯;八是面向未成年人開展“無底線營銷”。
除以上8項“規定動作”外,結合該省實際,把以下3項作為“自選動作”:一是生產經營標注虛假生產日期、保質期或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制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食品添加劑;二是查處白酒生產小作坊違法經營。嚴厲打擊使用甲醇、工業酒精等非食品原料生產加工白酒的違法違規行為,加大對非法加工白酒、制售假冒偽劣白酒“黑窩點”“黑作坊”查處力度;三是查處電器產品、消防產品質量違法行為。
(三)提高執法效能。進一步加強統籌協調,推進日常監管與執法辦案有效銜接,建立相關領域監管機構與執法辦案機構的違法線索和辦案信息雙向移送機制,探索建立全鏈條監管、懲處、震懾閉環機制。進一步落實信息通報、案件移送、聯合執法、研判會商等工作機制。對于重大復雜案件,與司法部門加強情報共享、信息通報、研判協作,發揮各自優勢,依法嚴厲懲處違法行為。暢通社會舉報投訴渠道,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監督,為執法辦案提供支撐。繼續推進行紀、行刑銜接,強化執法監督,促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四)強化信用懲戒。推動實施《市場監督管理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辦法》,在查辦相關違法案件中,對于性質惡劣、情節嚴重、社會危害較大并受到較重行政處罰的當事人,按規定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公示。推動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等信用信息的互聯共享,依法實施聯合懲戒,進一步加大違法成本,促使市場主體存戒懼、知敬畏、守規矩,提升守法誠信經營意識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