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平房區市場監管局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工作取得新成效
2022-11-10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根據國務院頒布的《特種設備安全檢查條例》規定和上級部門的工作部署,一年來,哈爾濱市平房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在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工作方面取得了新成效。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依法開展各種專項監督檢查工作
(一)突出重點,加大對學校、醫院、商場、旅游景區等重點部位在節假日、兩會期間的監督檢查。采取增加巡查頻次,通過開展“迎二十大百日攻堅戰”“安全生產大檢查”、“城鎮燃氣排查整治”、“特種設備超期未檢”、“公用燃氣管道統計及監督檢驗”等工作保證轄區所有特種設備安全正常運轉。同時還開展了“安全生產月”和“安全生產冰城行”等系列活動。
(二)開展住宅小區電梯專項檢查。為了強化物業服務企業全面落實住宅小區電梯質量安全管理責任,制定了平房區電梯質量安全提升工作方案。一年來,累計檢查物業小區23個,電梯870部,安全管理人員證件28個,下達特種設備監察指令書7份,要求電梯使用單位限期整改到位,強化隱患整改閉環管理,促進了物業服務企業的意識,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此外,還圓滿辦結上報區政府集中攻堅破難“物業高層住宅小區電梯超期未檢”項目,全力保障百姓安全乘梯。一是完成全區23個物業高層住宅小區電梯監督檢查工作,所有電梯均已完成年度檢驗;二是聯合街道、區物業辦等部門,協調檢驗院、省電梯協會解決了該項目中建平小區1部電梯長時間停運問題。
(三)開展燃氣行業安全專項檢查。根據國家《城鎮燃氣管理條例》的規定,認真制定城鎮燃氣安全排查整治工作部署,進一步壓實燃氣企業主體責任,對轄區中慶燃氣有限公司、黑龍江奧德燃氣有限公司、哈爾濱華潤燃氣有限公司等三家燃氣經營企業進行了專項檢查。要求企業在自查摸底基礎上,建立隱患和隱患整改臺賬,并制定壓力管道檢驗計劃,按省市監管部門要求的時間節點完成整改任務。還與區住建局、區行政執法局等部門聯合開展了液化石油氣瓶檢查5次,累計檢查液化石油氣鋼瓶經營單位7家、餐飲飯店使用單位25家,現場依法查收過期報廢鋼瓶5只,由區行政執法局立案2起,罰款5萬元。
(四)在兩會、五一節、十一節、二十大召開期間對全區特種設備使用單位進行了安全大檢查。利用區政府智慧化監管平臺,設立了特種設備隱患自查小程序,企業通過小程序里的自查項目,對本企業內部正在使用的特種設備進行全面排查,并建立問題隱患及整改臺賬。現場檢查以照片和視頻的方式采集固定證據,對比整改前后完成情況,共有236家企業完成了自查。二十大召開期間,進行了百日攻堅大檢查,累計出動人員126人次、檢查企業81家、下達監察指令通知書30份。
(五)開展特種設備超期未檢專項檢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的有關規定,制定了全區特種設備超期未檢專項整治實施方案。檢查中,充分發揮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平臺的系統功能,全面篩查比對使用登記、在用狀況和檢驗預警三個方面信息,對發現的問題進行現場確認,嚴厲查處超期未檢、弄虛作假等違法行為,提高了設備定期檢驗率,確保應檢盡檢。對于達不到整改要求的特種設備一律責令停止使用;對存在重大隱患的特種設備依法封停。一年來,通過智慧化小程序下達企業特種設備超期未檢自查后,有151家企業完成了自查,現場核查特種設備1235臺(套)。
二、認真貫徹落實《特種設備安全法》,扎實有效開展特種設備監管工作
為了搞清市場監督管理中的安全監管職能,理清思路,年初,該局組織行政執法人員和相關工作人員反復學習2021年9月1日修訂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通過學習了解到,安全生產工作是黨的重要工作的一部分,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工作是安全生產監管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因此,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全區安全生產工作的好壞。為此,該局多次召開局長辦公會,專題研究安全生產工作監管事宜,重點部署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工作,把安全生產作為一項政治任務,擺上重要工作日程。首先,制定印發了《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工作方案》和《迎二十大特種設備安全百日攻堅戰實施方案》;其次,成立了工作專班,實施專人專項推進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工作;第三,摸清底數,做到監管工作心中有數。經過調查統計,全區共有特種設備使用單位325家,設備總數4213套,其中鍋爐85臺、壓力容器1079臺、電梯1403部、起重機械1142臺、場內專用車426臺、壓力管道78條。到目前為止,累計辦理特種設備使用登記證458個。
(一)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監管效能。通過區政府市場監管智慧化大數據平臺,在特種設備等監管領域引入智慧監管,初步形成了企業自檢自查和監管人員利用智慧化平臺進行現場電子化檢查結合的新型監管體系,并在特種設備高風險領域進行了人工智能監管試點運行。一年來,通過智慧化監管手段開展企業自檢自查6次,覆蓋特種設備企業205家,采集企業自查信息1156條,發現風險隱患問題56條,現已全部整改。
(二)舉辦特種設備法律法規常識及有關知識培訓。根據工作實際需共舉辦了三次培訓會:分別是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培訓會;起重機械安全管理與使用培訓會; 鍋爐安全管理與使用培訓會。 共有200余家企業共1300余人參加了培訓會。通過系統培訓,進一步增強了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的安全生產法定職責意識,推動了企業落實安全生產的主體責任。
(三)建立健全特種設備風險分級監管檔案。通過省網系統、企業自查、實地檢查的方式,對轄區300余家特種設備企業情況進行了摸底排查,全區特種設備企業均建立了監管檔案。
(四)開展日常監督檢查,推進雙隨機檢查工作。特種設備日常監督檢查工作由特種設備科承擔,監督檢查任務沒有下到基層管理所。年初,按市局要求制定了日常監督檢查工作計劃,全年上報檢查企業50家。按照日常檢查計劃,結合疫情期間幫扶企業檢查和安全生產三年行動等工作,主要采取企業自查和執法人員現場檢查相結合的方法在轄區開展了全面日常檢查,全年完成抽取雙隨機檢查企業23家,全部錄入系統。
(五)加快推進全區特種設備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工作。確定了22家特種設備企業為全區雙重預防機制建設試點單位,現已全部完成建設。通過此項工作的完成,增強了全區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安全主體責任意識,促進了全區特種設備使用單位安全水平全面提升。
(六)全年共辦理特種設備案件6起,結案4起,其中3起均為使用未經檢驗起重機械案。累計罰款柒萬柒仟元整(77,000元)。有兩起案件分別被列入黑龍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和哈爾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2022年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典型案例。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哈爾濱天利工業氣體有限公司“9·25”氧氣瓶爆炸事故案罰款266,835.20元。
三、有針對性地解決監管工作中發現的各類問題
(一)特種設備使用登記證許可方面存在企業特種設備使用多年已經陳舊;購買二手叉車或租用特種設備廠房沒有辦理使用登記證,未申請監督檢驗。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備未經檢驗或檢驗不合格不予辦理使用登記證。針對這個問題,依照相關法律法規,按優化營商環境的要求,采取先行受理錄入省網,發放非正式設備使用登記證的辦法,讓省網內容和正式登記證一致,企業拿到登記證就可以申請檢驗,檢驗報告出來后,再到換取正式特種設備使用登記證,上交檢驗報告復印件存檔。
(二)有部分企業沒辦理特種設備使用登記證。針對這種問題,下達特種設備監察指令書,要求企業限期整改,采取彈性執法,深入企業手把手的講解辦理程序和方法,使企業真正依法安全使用特種設備。
(三)基層科室行政執法人員少,監管工作量大。該局特種設備科目前僅有2名持證B類安全監察員,由于工作項目多,任務量大,很難圓滿完成監管任務。針對這個問題,該局及時與政府智慧化監管平臺取得聯系并得到支持,利用智慧監管信息化系統,設置企業自查小程序,向企業下達自檢自查通知,使企業在自查時能及時發現特種設備的安全隱患,及時整改問題隱患,有效落實了企業主體責任。這個做法即解決了特種設備監管人員不足問題,又全覆蓋無死角的解決了監管難的問題。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