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株洲市突出“五個抓手” 讓“兩個責任”機制更有生命力
2023-08-23 中國質量萬里行 點擊:次
文/黃星星 胡劭 喻志遠
今年以來,株洲市以“實”為切入點和落腳點,通過突出“五個抓手”,將督導落到實處、將問題解決在實處、將風險防控在實處,讓“兩個責任”機制更有生命力。
抓“提前量”早介入。為避免現場督導成為走過場式的形式主義,株洲建立包保督導聯絡機制,為包保干部配備市場監管部門監管人員為聯絡員。在包保干部開展現場督導前,監管人員提前到包保主體開展監督檢查,將主要風險點形成《督導重點提示清單》,作為包保干部現場督導的參考指引。包保干部帶著問題去督導,得以將精力主要放在現場辦公、現場解決問題上。將監管責任前置到屬地責任之前,使現場督導真正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抓重要時間節點。合理安排領導每季度督導時間,緊盯春節、五一、端午等重大節假日,將“兩個責任”督導和節日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相結合,推動食品安全黨政同責落實到位。如市委書記曹慧泉和市委副書記、市長陳恢清,就分別在元旦和春節期間開展督導。“三考”期間市、縣兩級包保干部主動作為,密集前往全市57個考點學校食堂督導。通過抓好重要時間節點,讓“兩個責任”機制發揮更好效應。
抓問題導向。對督導中發現的問題,不僅督促及時整改,同時舉一反三,以點帶面。今年5月,株洲市包保干部在對包保學校開展督導時發現餐具存在洗滌劑殘留的問題。市市場監管局立即抽檢該學校3批次復用餐飲具,發現存在同樣問題。為進一步防范風險,株洲市開展學校餐飲具專項抽檢,并將情況及時通報至市教育局,聯合行業主管部門開展專項整治,排查化解安全隱患。同時建立“問題清單”推送機制,將問題“共享”給所有包保干部,既讓共性問題得以全面解決,又力戒形式主義,避免出現“走馬觀花”式的督導。
抓非現場動態監管。為破解食品安全“兩個責任”機制任務重、層級廣、體量大的難題,株洲市以智慧監管為突破口,在株洲市場監管綜合數字化平臺開發食品安全“兩個責任”子模塊,在前期已建立的企業端、監管端、公眾端的基礎上,增加市、縣、鄉、村四級包保干部智慧監管終端,按照督導任務清單定制化開發日常監管輔助系統,定期提示并輔助包保干部完成督導任務,實現全天候的監管以及包保干部、包保主體、監管干部三方智慧聯動,以信息化建設助推落實“兩個責任”提質增效。
抓宣傳引導。市食安辦編印《株洲市食品安全工作簡報》,定期刊發各級領導包保工作動態、全市落實“兩個責任”工作進展、各縣市區工作動態和經驗做法等,發揮指導引領工作的“參謀”作用。該市市場監管局公眾號開設“兩個責任”落實專欄,發布各類稿件40余篇,多篇稿件被國家級、省級和市級媒體轉載宣傳。同時,市食安辦實時收集整理本市和外地宣傳報道的食品安全風險案例,提供給各級包保干部作為督導的“風向標”,督促發現解決重點問題,防范重大風險。
截至目前,株洲市共建立食品生產經營主體臺賬32046家,確定四級包保干部5003名,746家主體按照相關規定配備了食品安全總監。今年第二季度,全市包保督導完成率99.81%,督導問題發現率、整改率分別為3.96%、90.14%,A級主體“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覆蓋率分別為100%、98.48%、92.42%,B級主體分別為90.43%、 88.27% 、82.72%。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