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持續擦亮知識產權“金字招牌” 助力高質量發展“加速跑”
2024-09-27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 點擊:次
日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先期報告,長沙在全球科技集群百強榜從37位上升到32位,全球科技密度百強榜從37位上升到33位,長沙知識產權“金字招牌”更加閃亮。
近年來,長沙牢固樹立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的理念,先后躋身全國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范城市、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城市、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建設城市,為長沙市高質量發展提供新機遇、注入新動能。
突出系統謀劃,強化統籌增強推動力。強化組織領導。長沙市委常委會、長沙市政府常務會建立定期研究知識產權工作機制,長沙市人大將知識產權地方立法納入審議項目,長沙市政協率先在全國成立知識產權創新與保護委員工作室,集聚知識產權強市建設最強合力。強化制度建設。率先全國省會城市出臺《長沙市知識產權保護若干規定》地方性法規,長沙市委、市政府以最高規格文件印發《關于全面建設“三高四新”知識產權強市的實施意見》,專門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若干措施》,健全嚴懲侵權協助維權長效機制,完善法規政策體系。強化支撐保障。設立知識產權專項資金并建立穩定增長機制,將知識產權工作納入對區縣(市)、園區績效考核和督查激勵范疇,強化屬地責任,形成市級統籌、部門聯動、市縣(區、市)縱向貫通的推進格局。
突出賦能發展,強化運用增強引領力。激勵高質量源頭創造。實施企業知識產權強基、登峰計劃,結合長沙市產業鏈推進高價值專利培育工程,開展重點產業專利導航服務,長沙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超7萬件,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達67.66件,有效注冊商標量達54.68萬件,擁有有效發明專利的企業達6200余家,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優勢企業122家。創新示范性轉化模式。市政府率先全國出臺《促進駐長高校知識產權在長轉化若干措施》,每年安排專項資金專門保障駐長高校知識產權轉化,推動高校設立專門機構實現知識產權集中管理,建設高價值專利轉化中心,五年來培育高校高價值專利組合25個,推動高校專利轉化2365件,金額43.72億元。中南大學“綜合管理+戰略研究+轉化運營+信息服務”四位一體模式和湖南大學“篩選培育—分析導航—融資談判—落地轉化”全流程轉化服務模式成為全國高校知識產權轉化示范。提供精細化金融服務。設立3000萬元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資金,探索建立“政府+銀行+服務機構”三位一體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機制,推動中小企業實現融資超100億元,獲評全國首批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及保險典型案例。開展知識產權證券化試點,湘江新區發行的中西部地區首單貸款模式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在深交所成功上市,12家中小企業實現低成本融資1.35億元。設立2億元的知識產權創業投資基金,助推8家小微企業發展壯大。長沙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創新實踐入選《2023城市營商環境創新報告》并向全國推介。
突出優化環境,強化保護增強保障力。構建大保護格局。加大知識產權行政執法力度,深化以長沙知識產權法庭為中心、六個基層法院為支點的知識產權案件審判改革,創新知識產權案件刑事、民事、行政及公益訴訟“四檢合一”模式,構筑“預防+監測+打擊”三位一體的知識產權案件集中偵辦格局,依法適用懲罰性賠償制度,創新知識產權糾紛行政調解協議司法確認制度,茶顏悅色訴茶顏觀色不正當競爭案被寫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長沙在全國知識產權行政保護考核中連續五年獲優秀等次。完善便利化服務。建成運行長沙市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平臺,設立國家、省、市各級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網點64家,實現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直達基層。升級建設長沙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進入預審通道的企業發明專利平均授權周期從18個月壓縮至2個月,最快僅29天,專利授權“長沙創造”速度不斷刷新。建立擬上市企業知識產權專項服務機制,精準服務企業50余家,助力圣湘生物等科創型企業成功上市。完善外向型企業海外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機制,為250余家企業提供海外維權一對一服務,挽回損失近1000萬元。“知識產權護航助推企業上市”入選全國“知識產權服務萬里行”活動優秀案例。長沙在全國優化營商環境現場會上就知識產權指標作典型發言。深化集成式改革。設立市知識產權局并作為市政府工作部門,長沙成為目前全國唯一一個將知識產權局列為政府工作部門的省會城市。同時,成立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法庭、檢察部、犯罪偵查支隊以及仲裁院、人民調解委員會、保護協會等專業機構,構建“1+N”全鏈條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長沙成為全國知識產權保護機構最健全的城市。依托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實行行政、司法專業機構和社會組織集中進駐辦公,實現知識產權保護“進一張門、辦全部事”一站式服務。

掃碼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