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大陸與臺灣、內地與港澳進一步加強了經貿合作,先后簽署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補充協議七》(CEPA)、《內地與澳門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補充協議七》等一系列新協議,這些政策的出臺促進了三地經貿往來日益熱絡,逐步形成了互利共贏的良好格局。
●根據早期收獲產品清單,大陸將對539項原產于臺灣的產品實施降稅,包括農產品、機械產品、電子產品等10類,基本上涵蓋臺灣各個產業,金額超過120億美元。據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大陸自臺灣一般貿易進口137.1億美元,增長56.5%,關稅降低將可能進一步擴大一般貿易進口商品的價格競爭優勢,帶動一般貿易進口增長。
●今年上半年,香港CEPA受惠進口全面增長。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內地進口香港CEPA項下貨物3.81億美元,關稅優惠1.85億元人民幣,同比分別增長36.26%和28.38%。
據海關統計,自香港CEPA于2004年1月1日正式實施以來,至2010年6月30日,內地累計進口香港受惠CEPA項下貨物30.64億美元,關稅優惠18.10億元人民幣。
●今年是澳門CEPA實施的第七年。今年上半年,從拱北海關進口的澳門CEPA項下貨物貨值130.8萬美元,同比增長55%。在全國進口的澳門CEPA貨物中,與澳門一橋相連的珠海橫琴口岸就占了總貨值的三成。
全國各口岸進口澳門CEPA數據更為樂觀。根據海關統計,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內地進口澳門CEPA項下貨物分別為199萬美元和233萬美元,分別較上一年同期增長1倍和5.4倍。
大陸與臺灣經貿越來越“熱”
鼓浪嶼遙對著臺灣島,連接海峽的思鄉水迎來了ECFA。6月29日,兩岸正式簽訂《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根據ECFA貨物貿易早期收獲產品清單,兩岸共計有800多個8位稅號項下的產品將在2年內分3步實現零關稅。
海關總署統計司統計分析處副處長張炳政表示,ECFA的實施將使來自臺灣的進口產品競爭力增強,一般貿易比重也將隨之上升。因為根據早期收獲產品清單,大陸將對539項原產于臺灣的產品實施降稅,包括農產品、機械產品、電子產品等10類,基本上涵蓋臺灣各個產業,金額超過120億美元。據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大陸自臺灣一般貿易進口137.1億美元,增長56.5%,關稅降低將可能進一步擴大一般貿易進口商品的價格競爭優勢,帶動一般貿易進口增長。
其實,今年上半年,兩岸的經貿已經越來越“熱”。海關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臺灣是大陸第7大貿易伙伴,大陸對臺灣地區貿易總額達693.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1.2%,增幅列大陸前7大貿易伙伴首位,高出同期我國外貿進出口增幅18.1個百分點。其中進口557.2億美元,增長60.2%;出口136.5億美元,增長65.4%。
分析兩岸經貿增長的原因,張炳政指出,大陸對臺采購帶動了進口的增長。2009年,大陸方面相繼推出了推動大陸企業赴臺投資、支持臺資企業拓展大陸市場、組織多批次大陸采購團赴臺采購等一系列惠臺措施,強化了兩岸經貿合作。特別是2009年大陸采購團赴臺采購成效顯著,簽約總金額達200億美元左右,涉及機械、化工、電子、農業等領域,隨著采購訂單在今年陸續執行,直接帶動了大陸自臺灣進口增長。
據海關統計,今年上半年,廈門口岸共進口臺灣水果282噸,價值307萬美元。臺灣15種鮮水果自2005年8月1日起正式在大陸享受零關稅,廈門海關為臺灣水果登陸提供多項優惠措施,以優良的通關條件和獨特的區位優勢令廈門繼續成為大陸最大的臺灣水果登陸口岸。
同時,張炳政認為,“兩岸采取的務實開放措施促進了貿易的發展。近年來,兩岸關系在雙方政府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良好發展,從兩岸包機到兩岸直航,從‘小三通’到‘大三通’的穩步實施,為兩岸貿易往來提供了便利條件。此外,雙方逐步放寬限制,鼓勵企業到本地投資,并采取了相應優惠措施,均有力促進了兩岸貿易發展。”以兩岸直航為例,1年以來為兩岸企業節省了營運成本15%至30%,累計節省費用近1.2億美元。
另外,隨著2009年至2010年我國系列擴大內需措施的實施,為企業內銷和擴大國內市場提供了政策支持,尤其是“家電下鄉”和“電腦下鄉”等措施的促進作用,為企業打開了國內市場,為臺資企業擴大了大陸市場空間,帶動進口需求增長。
內地與香港經貿越來越“密”
“隨著港產貨物的復蘇,公司今年上半年進口量又增加了,生意是越做越好。”來自深圳市金活醫藥有限公司的黃衛國告訴筆者,他們公司主要是經營枇杷膏、活絡油等醫藥品為主,得益于香港CEPA受惠政策,公司的內地市場前景一片光明。在和筆者的聊天中,黃衛國還特別提到了深圳海關,“海關服務很熱情,專門給我們這類公司進行政策宣講,指導我們辦理享受CEPA優惠政策的相關材料。”
今年上半年,香港CEPA受惠進口全面增長。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內地進口香港CEPA項下貨物3.81億美元,關稅優惠1.85億元人民幣,同比分別增長36.26%和28.38%。
“上半年,內地進口香港受惠CEPA貨物中,以港產藥品和塑料制品為主,受惠貨值均超過1億美元,兩類貨物合計受惠貨值占同期總貨值近七成。其中,塑料制品受惠貨值達到1.30億美元,超過港產藥品成為首要受惠進口貨物。鋁制品、服裝衣物以及工業用香料和著色料等化工產品等主要受惠進口貨物貨值均超過千萬美元。上述主要受惠貨物同比均呈現不同幅度的增長,平均增幅達51.46%。”海關總署深圳原產地管理辦公室主任鄭冬陽分析指出。
據了解,香港CEPA項下上半年共有198個8位稅號貨物享受零關稅進口,其中今年1月1日起新增的稅號貨物中,液壓缸、速度控制器、皮表帶受惠進口貨值分別達384.19萬美元、113.58萬美元和16.01萬美元。“新增CEPA稅號貨物對香港本地產業結構調整有明顯的推動作用,對促進香港制造業發展的導向明顯。CEPA零關稅政策吸引了資本向電子、電機制造業的投入,帶動了原本落后的香港制造業的發展。”鄭冬陽說。
上半年,內地共有23個口岸進口香港受惠CEPA項下貨物,廣東省整體進口規模依舊強勢,其省內各口岸仍是港產零關稅貨物首選進口口岸。拱北、深圳、廣州等6個廣東省內口岸今年上半年共進口CEPA零關稅貨物2.08億美元,同比增長20.03%。單個口岸方面,上海和拱北口岸超越深圳,成為受惠進口貨值最多的口岸,貨值分別為9289.60萬美元、7999.12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3.97%和51.07%。深圳口岸雖在主要受惠貨物進口上同比均有所增長,但增幅卻明顯低于上海和拱北,受惠總值居全國第3位。
據海關統計,自香港CEPA于2004年1月1日正式實施以來,至2010年6月30日,內地累計進口香港受惠CEPA項下貨物30.64億美元,關稅優惠18.10億元人民幣。
內地與澳門經貿越來越“多”
近日,受廣東臺山一家公司委托,報關員姚妮來到拱北海關下屬的橫琴海關進口報關大廳,在貼著“CEPA貨物綠色通道”標牌的窗口,遞進一疊單證,代理進口一批澳門產的聚丙烯再生塑料粒,價值澳門幣12萬元。10分鐘后,經過審單、核對原產地數據、估價、征收增值稅等流程,關員黃健玲在報關單上蓋章放行。
報關員姚妮給筆者算了一筆賬,由于享受零關稅,這批貨物享受的稅款優惠人民幣12803元。“拱北海關的綠色通道對CEPA貨物即到即辦手續,不僅省錢省時,還讓我們報關公司有信心拿下更多CEPA的貿易單子。”她說。
今年是澳門CEPA實施的第七年。今年上半年,從拱北海關進口的澳門CEPA項下貨物貨值130.8萬美元,同比增長55%。在全國進口的澳門CEPA貨物中,與澳門一橋相連的珠海橫琴口岸就占了總貨值的三成。
全國各口岸進口澳門CEPA數據更為樂觀。根據海關統計,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內地進口澳門CEPA項下貨物分別為199萬美元和233萬美元,分別較上一年同期增長1倍和5.4倍。
海關的統計數據表明,內地進口澳門CEPA貨物逐步恢復并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內地進口CEPA項下貨物的受惠貨值取得連續8個季度增長的記錄。其中,今年第2季度進口貨值創澳門CEPA實施以來季度進口水平新高。
“上半年內地進口澳門CEPA貨物仍延續2009年進口的勢頭,以工業原材料為主,主要為印刷電路用覆銅板、郵票和再生塑料,進口量較去年同期相比均有顯著增長。”拱北原產地管理辦公室主任鄧偉光介紹。
其中,澳門原產印刷電路用覆銅板享受CEPA零關稅進口共188萬美元,關稅優惠金額為51萬元,與2009年同期相比均增長2倍。
此外,去年年底開始進口的CEPA新產品再生塑料,上半年進口值78.3萬美元,關稅優惠金額34.8萬元。在經歷一個季度的市場開拓后,從3月份開始,進口貨值持續增長,第二季度進口量比第一季度增長了16.7%,下半年增勢仍然看好。
為促進港澳CEPA的實施,毗鄰澳門的拱北海關,深化通關監管業務改革,先后實行“24小時預約通關”、“一站式交單放行”、“誠信守法企業快速通關”等多項措施,有力推進CEPA貨物通關便利化。同時,拱北原產地管理辦公室積極研究并參與港澳原產地標準磋商工作,密切與澳門經濟局聯系,及時解決相關問題,促進了CEPA的順利實施。《中國國門時報》
■采寫 劉 頻 王 堯 李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