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發生后,廈門檢驗檢疫局立即組建以一位博士為核心的五人專門技術組,全力以赴開展乳制品檢測;甲型H1N1流感疫情暴發后,該局當即與廈門大學合作開發了具備較高靈敏度和特異度的甲型H1N1流感快速檢測試劑盒,用科技手段確保廈門口岸甲型H1N1流感的截獲率保持在80%以上……
構筑科技屏障 保障國門安全
——廈門檢驗檢疫局開展檢測工作整頓提升把關服務水平紀實
□劉玉錦
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左二)在廈門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調研
與臺灣檢測機構開展比對活動
近年來,廈門檢驗檢疫局著力加強檢測機構建設,形成了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區域性中心實驗室———分支機構常規實驗室的三級網絡架構。除了順利完成日常繁重的檢測任務外,在應對突發事件,以及幫助企業有效破解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中發揮重要作用。今年以來,該局認真開展檢測工作整頓活動,全面加強檢測管理,進一步提高了檢測管理工作的規范化、科學化和制度化水平。
首創“實驗室資源管理系統”
進入該局“檢驗檢疫實驗室資源管理系統”,各大實驗室的規章制度、資質條件、環境條件、檢測設備一目了然。該系統是該局與國家質檢總局科技司合作研發的,在全國尚屬首創。通過該系統,該局實現了對實驗室基礎工作的電子化管理,為提升檢測工作的執行力和管理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礎。
今年檢測整頓工作開展以來,針對重點實驗室在核查驗收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薄弱環節,該局先后出臺了《廈門檢驗檢疫局非標準方法備案管理規定》、《重點實驗室能力建設業務技術信息管理規定》等;各檢測機構也全面清理內部各項管理規章,并結合實驗室質量體系內部審核,對實驗室質量體系的要素和運行情況進行認真審核,進一步強化了制度建設和制度落實情況。
該局制定了《檢測樣品管理規定》,明確相應的管理程序,配備相應的保存設施,確保了檢測工作質量及可溯性。嚴格實施實驗室儀器設備使用登記和績效評估制度,規范儀器設備管理。每季度定期公布儀器設備使用率情況;嚴格遵循作業指導書進行設備保養維護、量值溯源和計量比對等工作,提高了設備的使用率和完好率。該局還建立了一整套嚴謹的合同簽約程序,規范委托檢驗合同評審管理。明確檢測樣品、狀態、數量、檢測項目、檢測方法、結果限量、時限要求等基本項目;業務受理人員根據委托人的申請要求,從實驗室技術能力、設備情況、檢測方法、時限要求和所送樣品是否滿足檢測所需等方面進行認真審核,決定是否接受并按有關規定核定收費金額,最后雙方進行簽字確認,從而確保委托檢驗工作的規范運作。
此外,堅持“每周對所檢測樣品至少進行一次加標回收或成分分析標準物質驗證確證試驗”和“對檢測不合格結果實行復驗確證”等工作機制,規范檢測結果處置程序。通過局績效辦每月對各部門的績效考核,建立起工作匯報制度,同時加強了重要事項的請示報告制度,檢測工作整頓活動開展以來未發生任何違紀違規行為。
提升檢測能力和水平
抓基層,強基礎。近年來,廈門檢驗檢疫局突出抓好技術檢測基礎工作,不斷增強檢測工作發展后勁。
科學規劃實驗室布局,大力加強實驗室建設。該局現有8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8個區域性中心實驗室、1個經衛生部批準的艾滋病確證實驗室,以及中國檢科院廈門食品安全研究室。根據對臺檢驗檢疫工作的需要,專門設立了海峽兩岸農產品檢驗檢疫技術中心。
近3年來,該局共投入9742萬元購買實驗室檢測設備。如今,已擁有各種先進的檢測設備和大型分析儀器1000多臺(套),總價值達1.5億元,具備了雄厚的檢測實力。目前,技術中心掌握了ISO、GB、JIS、ASTM、IEC、EN、SN等國內外最新的檢測方法,檢測范圍覆蓋1357個標準、3100多個檢測項目。保健中心能及時開展流感、登革熱、瘧疾、基孔肯雅、流行性出血熱、諾如病毒等病原體的分子生物學檢測,為防止傳染病疫情的傳入傳出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
該局還積極推動科技引智工作,先后聘任3位院士為高級科技顧問,選拔確定了10位首批學科帶頭人。積極開展崗位練兵和技能競賽,現有高、中級專業技術職稱人員333人,上半年對檢測人員進行培訓299人次。
把科研攻關作為提升檢測技術能力的重要抓手。近3年來,該局共承擔國家質檢總局、地方科技部門的科研計劃項目達55項,標準制修訂計劃項目達121項,合作的科研課題數10多項。由黃蓬英博士申請的“入境臺灣果蔬危險性有害生物防控新技術研究與示范”課題獲2009年農業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立項。
實驗室管理水平的高低,最終體現在檢測結果是否可靠準確上。近3年來,該局共參加國家質檢總局、國家認監委、中國國家實驗室合格評定委員會、亞太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等開展的近百項檢測能力驗證和結果比對,結果均為滿意,有效提升了檢測結果的可靠性水平。
該局還與各權威機構加強交流合作。與系統10余家檢驗檢疫技術中心簽訂檢測與科研合作協議;與廈門大學、福建醫科大學等高校聯合申請課題,直接將高校里最新科研成果引入實驗室;與全球最大的測試測量公司———美國安捷倫科技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共同開展魚種貝類鑒定研究,共建臺灣海峽貝類和魚種鑒定庫;與法國國際檢驗局開展電子電器產品認證檢測合作,通過優勢互補,不斷提升檢測技術實力。
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廈門檢驗檢疫局充分發揮檢測技術優勢,不斷提高技術服務貢獻率,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廈門是大陸最大的臺灣果蔬產品集散基地,為促進兩岸貿易的健康發展,該局組織食品檢測專家,開展食品安全監管標準、檢測方法比較,成功建立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70多種農藥殘留檢測方法和200多種農藥殘留快速篩查技術,全方位為臺灣進境水果提供檢測服務。與廈門市政府聯合設立WTO工作站,開設廈門技術性貿易措施信息網,編發《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信息參考》,免費為企業培訓質檢人員2300多人次,共同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
此外,還開展農產品、食品、輕工產品、機電產品出口遭受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歐盟REACH法規、國外機電產品能效要求影響等專項調查,形成調查報告,為出口企業提供技術指南,得到了福建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在應對突發事件上,該局也充分發揮了技術保障作用,得到了中央、總局和省市領導的充分肯定。
該局還認真開展檢測工作,嚴防疫情疫病和有毒有害物質傳入傳出,確保了經濟安全和國門安全。3年來,共檢出不合格商品7507批次21.26億美元,截獲各類動植物疫情566種8.21萬種次。2009年,從3批進口奶粉中檢出亞硝酸鹽超標,依照國家相關規定發出了退運處理通知單。
但是,對方對檢測結果提出異議,并以其產品是在本國檢測合格后才出口等理由,委托上海一律師事務所申請復驗。該局果敢應戰,專門成立經申請人確認同意的復驗工作組,隨之制定科學的復驗抽樣方案,在申請方陪同下,按照不同生產日期分別取樣、檢測。在嚴謹的檢測報告面前,申請人不得不認同復檢結果,21柜378噸貨值74.8萬美元的不合格貨物被依法退出國門,國家質檢總局也據此發布了進口食品警示通報。《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