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蘭瑩瑩)日前,國家質檢總局正式批準發布了《鹽田鹵蟲卵加工技術規范》國家標準。該標準實用范圍廣,技術內容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填補了國內空白,成為鹽田產鹵蟲卵采集加工的主要技術依據,對指導和規范鹽田鹵蟲卵加工生產,提高鹽田鹵蟲卵加工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該標準由河北滄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起草制定,將于2011年1月1日起實施。
據悉,鹵蟲卵是生長于鹽田和內陸鹽湖的豐年蟲產的卵,鹵蟲卵孵化出的鹵蟲無節幼體是水產苗種最優質的開口飼料,鹵蟲卵成品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著水產苗種生產。我國鹵蟲卵產地廣泛,包括鹽田、內陸鹽湖等地,加工規模大。國內鹽田鹵蟲卵加工廠分布在天津、河北沿海、山東無棣,其中河北省滄州規模最大,歷史最長,始于上世紀90年代初期,目前全市已有鹵蟲卵加工廠30余個,海興縣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鹵蟲卵加工、銷售集散地,但因一直沒有一個鹽田鹵蟲卵加工技術標準作依據,造成了生產工藝的混亂。
從2007年開始,滄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成立了編制小組,編制組成員遵循先進、實用與生產實踐相適應的原則,搜集數據、查閱相關資料,走訪了河北、山東、天津30余家鹽田鹵蟲卵加工、銷售企業,了解了行業當前加工工藝及存在的問題,分析情況,提出解決的方法。2008年將征求意見稿反饋到鹵蟲卵加工企業、應用單位、水產科研院所、水產技術管理等22個相關單位,范圍覆蓋山東、河北、天津、遼寧,進行廣泛的意見征求,使標準內容得到進一步充實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