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占軍
方占軍,1987年和1989年分別獲得清華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本科和碩士學位,1999年獲得德國哈雷-維滕貝格大學物理系博士學位,1999年至2001年在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材料科學系做博士后研究。2001年回國后在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電學量子所工作,從事飛秒激光光學頻率梳、激光冷卻鍶原子光晶格鐘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其主持完成的飛秒激光光學頻率梳項目榮獲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感 言
科研最好的老師是熱愛
時間頻率一直是計量學研究的前沿課題。高準確度時間頻率標準在基礎研究、導航定位、深空探測、高速通信等領域有著重要應用。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們國家的時間頻率研究還有不小的差距。作為一個科研人員,能夠將時間頻率領域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并在這個領域做出一些探索,我覺得這既是一種榮幸,也意味著挑戰。
國家國力顯著增強,科研投入不斷加大,這是我國時間頻率研究快速發展的基礎。與“十五”相比,“十一五”期間國家對基礎科研的投入快速增長,時間頻率研究工作先后獲得了973計劃、科技支撐計劃等經費支持。相對充足的經費,使得科研人員能夠采購國際上最先進的儀器設備從事研究工作,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我也感謝國家和中國計量院給了我潛心從事時間頻率研究的機會。從德國求學回國以后,正當我躊躇滿志時,院領導找到我,希望我能從事這一高端領域的研究。我當時既激動又緊張。激動的是有了一個好機會體現自己的價值,緊張的是不知道自己是否能不負眾望,做出成績。時間頻率研究是一個新課題,我以前也只是聽說過,而并沒有更多了解。剛開始時,我們課題組甚至不知道如何使用國外的儀器。我之所以能在科研方面做出一些成績,離不開國家的支持,離不開中國計量院對我的支持,離不開我們課題組的團結一致。
這么多年的科研工作告訴我,要想取得突破,必須注重積累、腳踏實地。我國的時間頻率研究工作起步較晚,再加上長期以來經費投入不足,因此造成本領域科研基礎薄弱。雖然近幾年國家加大了投入,但是研究經驗的積累和研究基礎的提高需要一個過程,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這些年的研究工作使我深深懂得加強基礎研究工作的重要性。
當代原子鐘的研究采用了激光冷卻等原子分子物理學的最新技術,屬于物理學中最活躍的分支之一,因此也在世界范圍內集中了物理學界一批優秀的人才。我國的時間頻率研究領域面臨著嚴重的人才短缺問題,加強科研人才培養和引進是加快我國時間頻率領域發展的關鍵。
時間頻率研究是一個快速發展的學科,要求每一個從事本專業研究的科研人員不斷學習、不斷積累,應對挑戰。都說熱愛是最好的老師。我將繼續向老一輩時間頻率科學家學習,努力工作、團結協作、勇于奉獻,為我國的時間頻率研究的進步做出貢獻。
(本報記者 楊 蕾 整理)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