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質量抓出新變化 說質量說出新感覺
——質量工作座談會部分企業和省市政府代表發言專題報道
廣東省副省長招玉芳
招玉芳——三大戰略促轉型升級
本報訊 (記者徐建華)“廣東省委省政府歷來重視質量工作,將其作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環節來抓,促進外經貿企業提升產品質量。就在前天,汪洋書記還帶領省委、省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到質檢總局,簽署省部合作備忘錄。他特別強調:廣東經濟轉型發展、科學發展,必須從注重速度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在9月27日,召開的質量工作座談會上,廣東省副省長招玉芳說道:“廣東制造”遠看是“洋貨”,近看是“廣貨”,細看是“好貨”。
在招玉芳看來,廣東省質量工作的主要特點,表現為在全國比較早地作出建設質量強省的戰略部署,大力實施以質取勝、名牌帶動、技術標準三大戰略,狠抓產品、服務、工程、環境四大質量,同時將質量競爭力指數納入市廳級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落實科學發展觀評價指標體系。堅持不懈地實施“科技興貿”戰略,提升出口商品特別是高新技術和機電類商品質量可靠性。推進自主品牌建設和出口商品“名牌帶動”,重點支持收購或租賃國際知名品牌、設立境外品牌營銷及研發機構、在重點出口市場定期舉辦自主品牌展、投放廣告等品牌國際化經營活動。
招玉芳介紹說,廣東省的做法還包括積極推進采標生產和加強先進標準體系建設,鼓勵外貿企業廣泛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組織生產,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修訂,在全國率先設立了省WTO/TBT通報咨詢研究中心。加強出口商品質量監管不放松,構建出口商品分類管理合格評定體系,在對企業分類和產品風險分級的基礎上,實行分類監管。加強公共平臺建設提升質檢服務水平,抓好國家級質檢中心項目建設,建立廣東易發網、粵港國際商貿通等電子商務平臺,以及應對國際貿易技術壁壘等技術信息平臺。
招玉芳還對質量工作提出了幾點建議,包括加強相關部門協調聯動、設立常設執法打假機構、完善名牌帶動和技術標準戰略整體規劃、支持企業參與國際標準的制修訂,以及將質量指標納入各級地方政府的績效考核等。
四川省副省長黃小祥
黃小祥——質量興川重政策引領
本報訊 (記者楊 蕾)四川省副省長黃小祥在9月27日召開的質量工作座談會上說,通過大力推進“質量興川”戰略,四川嘗到了“甜頭”。“十一五”期間,沒有發生重大質量安全責任事故,質量整體水平和對經濟的貢獻率明顯提升。
黃小祥指出,四川省委、省政府早在1994年就提出了“質量興川”的理念。近幾年,多次強調“質量是四川的生命”,把“質量興川”上升為全省經濟工作的重要抓手和省政府重大戰略部署,要求“全面提升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工程質量和環境質量”。目前,全省21個市州、181個縣全部開展了“質量興市(縣)”工作。
黃小祥介紹,四川省在“質量興川”工作中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首先,全省成立了由30多個相關部門一把手組成的推進“質量興川”戰略領導組織機構,建立了各級政府對質量安全負總責的責任體系,出臺了“質量興川”績效考核辦法,加強組織領導;其次,完善政策機制,出臺了一系列加強質量、標準、品牌建設的政策文件,建立完善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和環境質量的政策機制、工作機制、保障機制和激勵機制,并廣泛開展政府質量獎勵活動;第三,突出標準引領。目前,全省建有全國標準化專業技術組織42個,制修訂地方標準2600余項;第四,保障經費投入;第五,《四川省“十二五”質量發展規劃》列為全省28個重點專項規劃之一。在注重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的同時,四川省還注重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選擇了40家大、中、小型企業開展“質量監管、質量提升”示范試點,提升企業質量管理水平。通過試點,企業質量管理創新、技術標準水平、群眾性QC小組活動以及品牌創建都上了新臺階。四川省還充分發揮部門的監管作用,探索建立了部門聯動機制,不斷創新監管方法,加大執法懲處力度,并大力提升技術支撐能力。最后,全省通過加強社會質量監管、建立質量協管機制、暢通媒體監督渠道,充分發揮社會的參與作用。
黃小祥建議,把強化質量發展理念放到更高層面加以重視,進一步加強質量法制建設,同時,進一步加大對西部地區質量工作的幫助和支持力度。
福建省副省長葉雙瑜
葉雙瑜——技術基礎托質量航船
本報訊 (記者楊 蕾)近年來,福建省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合格率、出口商品檢驗合格率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全省多年未發生系統性、區域性、行業性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重大問題。這是福建省副省長葉雙瑜在在9月27日召開的質量工作座談會上透露的。
葉雙瑜介紹,近年來,福建以質檢技術為先導,引領產業轉型。首先,積極打造公共檢測平臺。在福建設立的國家產品質檢中心達16個,檢驗檢疫全國重點檢測實驗室22個,并設立了“兩岸農產品檢驗檢疫技術中心”等省級重點檢測實驗室和質檢中心;其次,積極推進標準化工作。目前,在福建設立的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為37個。2007年以來,參與制定國際標準10項、國家標準759項、行業標準655項;第三,提供信息化支撐。省政府將質檢系統“金質工程”建設納入“數字福建”總體規劃,研發推廣質監業務綜合管理信息系統、12365舉報處置指揮系統,并建立福建檢驗檢疫局電子數據中心、監控中心、呼叫中心。
葉雙瑜說,福建省政府還注重監管與服務并重,推動企業升級。引入先進管理,積極開展活動,樹立了一批質量管理典型企業。同時建立激勵機制,率先出臺產品質量監督抽查買樣付費管理辦法。通過建立各級政府質量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完善質量輿情動態應急處置機制,增強了工作合力。
據葉雙瑜介紹,為了提升產品質量,福建省注重從源頭和安全抓起。他們實施全過程質量控制,大宗農產品種養殖基地建立了出口食品農產品供應鏈質量安全控制體系和“身份認證與追溯系統”,強化了對食品農產品的源頭管理;強化質量分析、風險預警。福建率先成立省、市兩級產品質量和加工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機構,制定產品風險等級目錄,實施分類管理,并加強了對進出口商品質量風險的全面排查,集中有限力量對中、高風險產品進行監測;在推行質量安全示范方面,全省還建設了21個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并建成了全國首家出口鞋類質量安全示范區。
葉雙瑜還建議,設立“國家質量獎”、加快建立社會質量信用體系,并進一步支持閩臺質檢合作。
海爾集團公司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 張瑞敏
張瑞敏——創新理念添永恒動力
本報訊 (實習記者朱祝何)“沒有質量,就沒有海爾品牌的今天。”海爾集團公司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在9月27日召開的質量工作座談會上如是說。
他強調,海爾創世界名牌,第一是質量,第二是質量,第三還是質量。這一理念,貫穿海爾27年的品牌發展歷程。
在互聯網時代,作為企業管理者對質量應該怎么樣來認識?張瑞敏表示,通過多年的質量實踐,海爾認為在正確的時間,在正確的地點,為客戶創造正確的價值,就是質量。
為創造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海爾的策略是通過當地化一流設計團隊,以人單合一方式解決。張瑞敏認為,當地化一流設計團隊是創造國際競爭力品牌的前提。海爾整合世界各地一流技術資源和專家團隊,在世界各地設有6個綜合研發中心、16個信息中心和8個設計中心,不僅開發產品,而且研究市場需求,提出新的解決方案,創造新的生活方式。同時,占領標準制高點是創國際競爭力品牌的保障。一是創新核心技術,主導國際標準。2002年,海爾成功開發“防電墻”熱水器項目,并向國際標準組織提交了關于防電墻熱水器方面的國際標準提案(IEC 60335-2-21),2008年5月成為國際標準。2010年9月,海爾加入國際無線電力傳輸聯盟WPC。2011年6月,在該組織中提出中功率標準提案,獲得了各國專家的支持。二是引領科技進步,參與國際競爭。2011年,海爾主導參與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標準,在古巴、南亞、中亞、非洲等國家獲得應用。2011年6月,海爾推出了全球首臺“魔粒洗衣機”,創新傳統洗衣模式。同時,積極主導建立“魔粒洗滌”全球技術聯盟,創新原有的標準,成就中國企業的全球家電的領跑者地位。憑借海爾在標準方面的突破,近期IEC/SMD委員會將公開吸納海爾為其委員,這件事意味著在未來的IEC標準戰略方面,中國企業有了話語權,在整個中國標準方面具有重大意義。
河南省鶴壁市市長魏小東
魏小東——健全機制強農業標準
本報訊 (記者楊 蕾)河南省鶴壁市市長魏小東在9月27日召開的質量工作座談會上介紹,近年來,該市把實施農業標準化作為推動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經過多年努力,糧食連年創全國同面積高產紀錄,總產連續6年創歷史新高。
魏小東說,在實施農業標準化過程中,鶴壁市健全機制,為農業標準化的實施打下堅實基礎。首先是建立健全了“政府推動”的工作機制。成立了鶴壁市農業標準化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了市農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出臺了《關于加強農業標準化工作的意見》等文件,建立了聯席會議、工作督導等制度;其次是建立健全“企業主動”的工作機制。引導企業推行“公司+基地+標準化”的養殖模式,充分發揮企業在農業標準化中的作用;三是建立健全“科技帶動”的工作機制。注重將科技成果及時轉化為標準并加以實施,積極發揮科技的引領作用;四是建立健全“服務聯動”的工作機制。實施培訓聯動,多渠道開展標準化培訓。實施信息聯動,建立了鶴壁市標準信息服務網、農業信息網,設立基層信息服務網點56個;五是建立健全“輿論促動”的工作機制。充分利用新聞媒體進行宣傳,將標準化生產技術明白卡免費發放給廣大農戶,并選擇示范區和示范農戶,發揮示范帶動效應。
在健全機制的同時,鶴壁市注重完善體系,推動農業標準化工作扎實推進。他們建立完善的農業標準體系,已建立9類主導農產品標準體系,建立了大宗農產品從產地、加工、貯存到流通的標準體系,建立了食品加工產業鏈全程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標準體系;其次,建立完善的服務體系,推行“六統一”服務模式和“以一帶十”示范推廣模式;第三,通過抓農產品檢測、抓投入品治理、抓生產環節監管建立完善的安全監管體系。
通過示范應用,有效發揮了農業標準化的經濟社會效益。2011年,兩個3300多公頃連片高產創建示范片,首創全國高產紀錄;全市規模養殖戶(場)有6500余戶,人均畜牧業產值、肉蛋奶產量等4項指標連續21年居全省首位;全市創建4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17個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全市標準化種植、養殖率分別達到80%和90%以上。
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寶鋼)總經理 馬國強
馬國強——優化管理靠體系方法
本報訊 (記者徐建華)“寶鋼屬于長流程的制造企業,在抓質量的過程中,我們的最主要做法和心得體會是,質量保證一靠體系;二靠方法。”9月27日,在質量工作座談會上,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寶鋼)總經理馬國強強調說。
馬國強介紹,寶鋼從投產之日起,堅持采用國際先進管理體制,在長期的實踐中不斷完善、創新、優化,形成了符合寶鋼實際的以“集中一貫”為核心的管理模式,始終把質量放在首要地位。在經營管理中,按照用戶的質量要求,從原料選購到產品出廠,對每個環節制定相應的技術標準和操作規范,形成了全員標準化作業體系和崗位規程;在質量服務方面,推行大客戶經理和客戶代表制度,實現全天候零距離的技術服務,提升寶鋼的敏捷制造能力。
“我們在質量保障體系上,已經從傳統的注重從煉鐵開始,一直到最終的產品出來,一貫實施質量設計,保證最終產品的質量,改變到現在的分別向上游的原材料和下游的供應商延伸。”馬國強特別指出,寶鋼大力推進先進質量管理方法工具應用,在堅持實行全員標準化作業的基礎上,為適應汽車行業嚴格的過程管理要求,開展產品質量策劃,通過6種主要工具(設計矩陣、設計失效分析、設計驗證、過程分析、過程失效分析、控制計劃)將用戶需求轉化為明確、詳細的過程控制標準,穩步提升產品質量。在取向硅鋼、核電用鋼自主研發過程中,實施嚴格的“九定”(定產線、定設備、定資材、定崗位、定人員、定班次、定目標、定規程、定標準),實現批量穩定生產,突破了國際同行的技術封鎖,有力地支持了國家電力行業的快速發展。
經過數年推進,六西格瑪精益運營如今已成為寶鋼各級管理和廣大技術人員共同的質量管理工具,營造了追求卓越、科學管理的創新氛圍。近3年來,已實施389項六西格瑪項目,產生效益9.95億元。“質量強則企業強,企業強則國家強。希望國家繼續重視質量提升工作,進一步動員全社會全面建設質量強國。”馬國強最后說。
金陵飯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建偉
李建偉——深耕特色灑細意濃情
本報訊 (實習記者何 可)在9月27日召開的質量工作座談會上,金陵飯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建偉表示,金陵飯店以創建百年民族品牌的使命感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路,在超越中追求卓越,創立了“細意濃情”質量經營模式。這一模式融合國際標準、創新質量理念、傳承中國文化、深耕本土特色,充分體現了“金陵是民族的,是世界的”。
李建偉介紹稱,這一模式包括4方面內容:一是“細在精準”,金陵飯店創立了一套融國際水準與中國文化于一體的現代化質量管理體系,建立了HACCP食品安全保障體系,堅持供應商準入和評價機制,嚴格執行質量、安全標準和檢測制度;二是“意在卓越”,金陵飯店將提升質量視為一種道德規范,追求卓越視為一種永恒目標。在業內率先建立了品牌管理、質量管理等八大連鎖支撐系統,金陵中央預訂系統成為國內首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酒店預訂系統,金陵物流系統成為酒店業電子采購的示范樣板。三是“濃在超值”,金陵飯店建立了目標客戶數據庫,實施常客獎勵計劃,健全質量預警機制,不斷完善服務內涵。在行業中率先推出了全天候私人禮賓、金牌管家式服務、會議策劃顧問、侍酒師、營養師、一站式服務等舉措。四是“情在人文”,金陵飯店倡導“顧客為尊”、“珍惜每一次服務機會”、“用心、貼心、專心”的服務理念。
“我們倡導‘顧客為尊’、‘珍惜每一次服務機會’、‘用心、貼心、專心’的服務理念,30多年來建立了詳細的客史檔案,共收集客史信息60多萬條。”除去對客人的精細化、人性化服務,李建偉還介紹了對員工的管理機制:“我們倡導‘員工為寶’,堅信‘沒有忠誠的員工,就沒有滿意的顧客’,營造‘快樂工作、快樂生活’的文化氛圍。”
金陵飯店是1979年經國務院批準建設的全國首批6家大型涉外旅游飯店之一,經過30多年的不懈努力、持續創新,實現了從單體酒店、單一輸出管理向品牌連鎖經營、跨區域旅游開發的歷史性飛躍。談起自己對質量工作的感悟,李建偉說,百年大計,質量第一。我期待著“中國服務”與“中國制造”共同構成質量振興和經濟騰飛的雙翼,成為“建設質量強國,共創美好生活”的引擎。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