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金忠 莫 言 孟憲臣 劉春雁
自今年5月以來,美國連環法規苛責進口食品,飄忽市場環境,使山東煙臺50余家食品企業出口量銳減兩成。
幾乎與此同時,歐盟和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也開始高調“棒喝”食品過敏原成分檢測,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給煙臺外銷食品罩上一層陰霾。受此波及,裹粉、油炸、調味類等年出口額高達3.5億美元的煙臺食品,有些不知所措。
“今年前5個月,煙臺輸向美國的食品和農副產品一共有1533批,這比去年同期減少了25.43%。”煙臺檢驗檢疫部門相關人員透露,目前,煙臺市50余家出口食品加工企業,普遍倚重于美國市場,出口量的銳減對企業利潤打擊不小。
出口的灰色調,與美國官方在最近一月時間連出的3部嚴規關聯不小。5月中旬,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先后修訂了《進口食品預先申報規定》和《供人類和動物消費食品暫扣規定》兩部暫行法規,加上4月份美國農業部(USDA)出臺的擬對所有進口肉類及蛋類產品實施扣留檢驗制度,美國食品安全相關官方主管部門均依據《食品安全現代化法案》對進口食品(包括寵物食品)制定了更為苛刻的查驗規章。
“3部規章雖政出兩門,但均以《食品安全現代化法案》為基礎,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措施”。專家進一步解釋說,USDA法規稱將在入境口岸對進口肉蛋類產品實施扣留檢驗,每批入境產品在未經檢驗合格前,不得通關、銷售、使用;FDA法規則規定主管機構可以強制扣留懷疑質量或標識有問題的產品,同時要求貨物入境前提供包括該類貨物以前曾在哪個國家被拒絕入境等內容在內的進口聲明。
FDA接連棒喝“進口食品”,已讓眾煙企愁眉不展,而更大海外市場范圍內抬高的“過敏”檢測,也向煙臺襲來。
“繼微生物、農獸藥殘、添加劑等常規壁壘措施外,過敏原成分檢測,有日漸發展為歐美等發達國家限制我食品出口的新技術性壁壘趨勢。”據煙臺口岸檢疫專家介紹,今年以來,澳大利亞連續通報我國生產的冷凍穌魚產品和速凍春卷未明確標注含有花生類過敏原成分,責令我生產企業召回產品;歐盟于2009年9月通過快速預警系統向其成員國預警稱我未申報過敏通報次數顯著增加;而2010年美國對我食品安全通報中,過敏等成分標注不清占通報總數的近1/4。
據了解,隨著煙臺食品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升級,深加工、高附加值產品日漸成為出口主流,尤其是裹粉、油炸、調味類食品正成長為出口新的增長點。去年,煙臺口岸年出口相關產品3.5億美元。專家表示,此類產品加工過程中使用的面粉、面包渣、調味料等多含花生、雞蛋、牛奶等致敏成分,國外強化過敏原成分檢測,將極大影響煙臺市高附加值食品出口。
“美國的新規章,將使食品相關產品入境通關周期和費用大幅增加,造成產品成本相應提升,企業應積極尋求適當的信息溝通渠道,有針對性地調整生產、發貨計劃,避免不必要損失。”煙臺檢驗檢疫局動檢處有關負責人說,新規章規定,對于有風險而未申報的產品,海關會自動扣留,并通知FDA介入調查,產品的收貨人將被要求向FDA作出合理解釋。FDA還將親自到相應工廠實地檢查,費用由廠方承擔。對此,出口企業應注意美方的備案申報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談及過敏原成分使用和標注,專家則認為,“磨內功”是關鍵。一方面,對含有不同過敏原的原輔料應明確標識、分別存放,并防止加工過程中不同過敏原成分的交叉污染。另一方面則應對出口產品嚴格按照法規標準進行標識,以確保符合進口國要求。
據了解,目前,煙臺相關部門已采取措施對企業儲存、加工、標識等關鍵工序的監管,確保安全使用含有過敏原成分的原輔料。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