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輛拖車裝載著36個20尺集裝箱,一溜排緊靠在查驗平臺。”這是記者11月15日上午9點30分在海滄保稅港檢驗檢疫集中查驗區見到的一幕。
此時,在集中查驗場平臺已按照規定對進出口貨物實施掏箱排放,整齊有序,在落地查驗區已規范地開啟箱門。海滄檢驗檢疫局兩名現場工作人員正拿著報檢單證,有條不紊地對靠臺的進出口貨物實施查驗,核對集裝箱號、貨物嘜頭、品名、生產批號;檢疫查驗進口貨物木質包裝、對進口石材進行放射性檢測……
“這批貨物檢驗檢疫合格,可以給予放行。”“這個集裝箱貨物的木質包裝檢疫不合格,需熏蒸除害處理。”僅僅過了40余分鐘,海滄局工作人員就完成了36個集裝箱貨物的檢驗檢疫工作。隨即,集裝箱拖車陸續駛離查驗平臺,又有其它集裝箱車停靠站臺。檢驗檢疫人員繼續忙碌著。
“這個1.5萬平方米的集中查驗區投入使用后,我們在這里即可完成對進出口貨物的換證核查、進出口貨物檢驗檢疫、檢疫處理等一站式服務。”海滄局工作人員介紹,在這之前,進出口貨物查驗散落在港區各碼頭、周邊集裝箱場站,檢驗檢疫人員根據“貨主”預約,每天來回奔波,“辛苦,效率還低。”
“檢驗檢疫集中查驗區的啟用,貨主、物流公司的受益最大。”廈門海俊達物流公司的陳經理告訴記者,該公司每天都要從海滄港拖運六、七十個進口集裝箱,之前如果報檢貨物需查驗,就要預約碼頭吊箱,聯系查驗,再安排集裝車拉出港區,平均通關時間兩天。現在,檢驗檢疫在集中查驗區的查驗時間延長至晚上10點,貨物在碼頭放行后,公司就可直接把貨物拉到這里,完成查驗后,當天就可運抵周邊加工企業。
“通關時間至少可節省一天,每個集裝箱的口岸物流成本減少了150多元。”“精打細算”的陳經理抑制不住內心欣喜。據了解,每天進出集中查驗區的貨物正不斷增加,現在已達到100個集裝箱,一年查驗集裝箱量約2萬個,每年節約物流成本300萬元。
集中查驗區的另一個“功效”就是加快出口換證核查貨物的通關時間,降低物流成本。“如果出口換證核查貨物在保稅港區內查驗,就需將集裝箱從碼頭重新吊運至查驗場,手續繁瑣,費時又費錢。”海滄局工作人員介紹,每年出口換證核查貨物2100批次,查驗集裝箱數量達3000個集裝箱,每個集裝箱查驗費用可節約200元,就此可為出口企業節約通關成本60萬元。另外在查驗時間大大縮短,出口貨物在進入保稅港區前實施靠臺查驗,“隨到隨驗,檢驗合格及時放行”,縮短通檢時間1天以上。
“開展集中查驗模式,是我們新近創新推行的一大惠企舉措,這也是我們全力踐行‘一切為貨主服務’工作理念的深入體現。”海滄局張冬冬局長告訴記者。(林國成 黃鼎)
林國成 黃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