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監督要為加快興安盟經濟發展助力
——學習貫徹內蒙古自治區第九次黨代精神會心得體會
內蒙古自治區第九次黨代會,是在我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面推進科學發展的關鍵時期和實施“十二五”發展規劃的起步之年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
胡春華書記參加我盟代表團討論時強調,當前對興安盟來講,第一位的就是加快發展。要清楚認識、把握好興安盟加快發展面臨諸多難得的機遇和有力的支撐,在政策層面,自治區給予差別化產業政策扶持、廳局延伸幫扶、鄂爾多斯對口支援。在資源方面,興安盟水資源的優勢越來越明顯,以及自治區爭取的三個煤化項目之一擺在興安盟等等,都為興安盟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對興安質監人來說,為加快興安盟經濟發展助力,是我們落實黨代會精神的重要課題。
從興安盟區域經濟的特點可以看出,交通不便、工業化水平低是制約興安盟區域發展的主要“瓶頸”,為此盟委行署提出走工業化之路,建設“四大基地”、借力發展“四個轉變”等戰略目標。針對這一實際,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一是促成主產業鏈的形成,通過實施品牌戰略,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并通過標準化等技術手段完善和延伸產業鏈條。應該說品牌是區域經濟具有強大競爭力的標志,沒有品牌,產業不會具有競爭能力,更不會具有優勢;同時也不會形成成熟的產業鏈,在區域競爭中就不會占有先機。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要通過加強基礎工作,支持幫助本區域內主導產業的形成。在某一區域內,往往不止一條主產業鏈,產業鏈越長,規模越大,區域經濟就越穩定,就越具有優勢。二是完善產業鏈條的環節,要通過各種標準手段,對形成鏈條的各個環節進行完善,對于鏈條中的薄弱環節,要采取措施,使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都處于較高水平,使產業鏈得到充分優化;三是拆除區域內限制產業發展的樊籬,可以通過制定相應的標準規范經濟行為,并在區域內形成某些共識,在法律法規的框架內,形成良性循環;對區域內影響經濟發展的行為進行打擊,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質量技術監督具有區域性的特點,服務地方經濟是一項重要職責,各項工作的開展必須圍繞區域經濟的發展來進行。四是通過法律和技術的手段促使區域經濟在動態發展中保持穩定。這包括兩方面的含義:第一,要保證區域主產業在技術上的先進性,要及時提供技術標準信息,特別是國際上在某一產業的先進標準,要盡可能及時加以運用;第二要加強產業的新陳代謝,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對落后的技術和標準及時進行淘汰。同時對衍生出來的新型產業,要及時加以引導,扶持其成長發展。五是要按市場經濟的要求轉變觀念,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要認識到區域經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特點,質量技術監督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些作用包括對產業的引導作用,市場的規范作用,建立相應的競爭機制促進良性競爭等等。質量技術監督要從促進經濟發展的高度來考慮如何打破地方保護主義問題,克服狹隘的區域觀念,樹立大區域的觀念。六是主動參與區域經濟建設并發揮作用。區域經濟的出現對于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是一個新的機遇,不能被動的等待,要主動參與其中。在區域經濟圈形成過程中,各地都面臨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在區域中重新定位,根據區域出現的新特點獲得更好更快的發展,并據此調整產業結構。在這個過程中,質量技術監督有許多發揮作用的機會和空間,例如對某一產業制定某項產品標準,并盡可能的使這些標準具有更大的權威和更廣泛的影響力,使企業的管理職能與企業發展相適應,在打破貿易壁壘中規避風險等等,這些都是質監部門的用武之地。七是改進工作方法,找準自身位置。在區域經濟建設中,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應做到三多三少,即:首先是多當裁判少當家長,要認識企業是主體,更多的依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對企業的行為進行監督,只要是法律沒有禁止的,就不要限制,而對該怎么做不該怎么做少加指責;企業發展,大力支持,企業違法,依法處理;同時不要把部門的意識強加于企業;第二是多引導少干預,要結合自身的特點,通過技術機構的作用,積極為企業搞好服務,在提高產品質量,降損減耗,完善質量保證體系,強化安全生產等方面充分發揮作用,而在企業內部管理等方面,盡量少干預甚至不干預;第三是多拆柵少設籬,除了法律法規要求的(例如市場準入等要求)不給企業設置任何障礙,并采取各種措施,幫助企業減少和消除產品進入市場的各類限制和壁壘。
質量技術監督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也正是質監部門的用武之地,因此應抓住機遇,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最大限度地發揮職能作用。(興安盟質監局 劉亞光)
劉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