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檢驗檢疫局服務地方經濟能力增強
提升進口煤炭檢驗監管有效性
■陳志剛
廣東、浙江等沿海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加大了對電力的需求,動力煤的需求直線上升。這些地方的發電廠之所以不用國內煤炭,而從國外進口。最重要的因素是運輸問題。北煤南運比從國外進口還要貴。一個火車專列只能運幾千噸煤,而一艘萬噸貨輪少則兩萬噸,多則十萬噸,運輸成本比國內火車還便宜。
2009年11月21日,汕尾檢驗檢疫局首次受理了粵電集團下屬汕尾紅海灣發電廠從印尼進口的4.6萬噸煤炭的檢驗鑒定申請。開展進口煤炭檢驗鑒定業務。
為了做好汕尾口岸首次進口煤炭的檢驗鑒定工作,汕尾局高度重視,提前介入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汕尾局領導多次召開會議部署,深入企業調研,向企業宣傳有關法律法規,派出人員前往兄弟局跟班學習,邀請有關專業人員現場指導等,確保了首次煤炭檢驗鑒定工作的順利進行。
據專家分析,今年煤炭凈進口量將穩中有升。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煤炭行業分析師李廷認為,下半年月度煤炭進口量將回升至1300萬噸左右,接近去年同期水平。專家給出了4條原因:
一是因為在下半年國內煤炭需求繼續保持旺盛勢頭的情況下,局部地區煤炭供求仍然會有所偏緊,部分煤炭需求仍然需要依靠進口來滿足。
二是因為在全球通脹壓力較大的情況下,部分經濟體會繼續采取相關措施,抑制物價上漲,以石油為代表的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或將受到一定抑制,從而減輕國際煤價上漲壓力,另外,預計下半年美元將繼續震蕩調整,繼續大幅走弱的概率不大,給煤價帶來的上漲壓力也在減小。
三是因為目前國內煤價已經回升至較高水平,進口煤已經具備了一定價格優勢,下半年國內煤價將很難出現明顯回調,如果國際煤價不出現較大幅度上漲,部分進口煤的價格優勢將使貿易商有動力增加煤炭進口。
四是因為隨著我國煤炭進口來源集中度下降,新的進口來源不斷增加,在來自某些國家的煤炭進口下降的情況下,來自其他國家的煤炭進口可能會有所增加。
立足內部挖潛,內強素質外強監管,規范檢驗工作秩序,進行檢驗流程再造,加快通關速度,大力提升進口煤炭檢驗監管有效性。
為了確保汕尾口岸煤炭順利進口,汕尾檢驗檢疫局以規范檢驗鑒定工作秩序和提高把關服務有效性為工作重心,克服人員緊缺、工作量大、路途較遠等困難。今年以來,汕尾發電廠煤炭進口量大幅增長,2011年1~6月共檢驗進口煤炭7批、44.40萬噸,同比分別增長600%和609%。由于進口煤炭價格相對較低,電廠運營成本大幅降低,而汕尾局把關與服務水平也進一步提高。
加強檢驗檢測人員的能力建設。在缺乏專業人員的艱難情況下,抽調精干業務人員組成煤炭檢驗鑒定專業組和充實煤炭實驗室,同時采取“請進來走出去”以及內部傳幫帶等形式大力開展煤炭采、制樣相關標準、水尺計重和實驗室檢測等方面的業務培訓,致力提高一線工作人員專業技能。今年以來,所有進口煤炭檢驗鑒定和實驗室檢測汕尾局均能獨立完成,改變了以往以上兩項業務需要借助兄弟局力量才能完成的被動境況。以規范檢驗鑒定工作秩序和提高把關服務有效性為工作重心,內強素質外強監管,規范檢驗工作秩序,進行檢驗流程再造,加快通關速度,大力提升進口煤炭檢驗監管有效性。同時,以整頓第三方檢驗市場為契機,轉變了過去由三個機構同時參與進口煤炭檢驗到目前由汕尾局獨立完成以及海關憑其他檢驗機構證書驗放通關的被動局面,顯著提高了檢驗檢疫技術把關的地位,提高了通關效率,降低了企業成本。
執法把關能力顯著提高。通過增強一線業務人員的風險防患意識、加強日常監管的針對性、注重源頭管理、強化口岸查驗和抓好實驗室檢測等措施,檢出率顯著提高。1~10月檢出不合格進出口商品的批次和貨值分別為65批和3152萬美元,分別同比增長282.35%和5153.33%,查獲有毒有害物質29批次,在出入境監測體檢中發現陽性病例4例。對越南輸華貨物途經汕尾時發現的安全隱患及時向山東日照局發出風險警示,這是汕尾局首次向兄弟局發出風險預警。
加強實驗室檢測能力建設。在廣東局大力支持下,投入100多萬元購置了目前國內最先進的煤炭檢測設備,通過超常規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不到兩個月時間內,完成了設備調試、人員充實和培訓以及管理體系建立等各項前期準備工作,并順利開檢,檢測涵蓋了炭、氫、氮、硫、熱值等目前煤炭的檢測項目需求。開檢以來,共檢出不合格進口煤炭3批次、19.75萬噸、1944.2萬美元,杜絕進口煤炭以次充好的欺詐行為,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真實性。
不斷優化檢驗鑒定工作機制。根據相關規定,結合實際著手制訂進口煤炭檢驗鑒定合格評定程序,從落實人員和規范現場作業等著手,進行流程再造。對采制樣過程的各個環節進行明確和細化,進一步規范了工作程序,明確了工作職責,提升了檢驗鑒定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切實加大行政處罰力度。對3批進口貨物貨證不符的違規行為進行現場處罰,對SGS汕尾分公司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查處,改變了近3年來汕頭局零處罰的尷尬局面。
強化檢驗檢疫監管職能,規范第三方檢驗市場秩序。協同廣東檢驗檢疫局執法大隊整頓汕尾地區第三方檢驗機構的違法違規行為,理順了過去由三個機構同時參與進口煤炭檢驗到目前由汕尾檢驗檢疫部門獨立完成,進一步規范了檢驗鑒定秩序,提高了通關效率,降低了企業成本。
汕尾局將“雙打”行動與日常的檢驗監管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在日常檢管工作中融入“雙打”,加大稽查力度,提高打擊的有效性,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與當地海關簽訂雙打備忘錄,檢關聯合對出口六類商品進行口岸查驗,未發現有違法違規行為;二是大力規范第三方檢驗市場秩序。按照國家質檢總局“雙打”期間清理非法進出口商品檢驗鑒定機構的工作部署,聯合廣東檢驗檢疫局檢管處和執法大隊對SGS汕尾分公司違規行為進行調查,在調查中發現了SGS涉嫌擅自設立汕尾分公司,惡性擴張業務區域和業務范圍,并在未取得相關資質許可的情況開展進口商品檢驗鑒定業務,嚴重擾亂了進出口商品檢驗市場秩序。8月29日,廣東局對該分公司作出行政處罰決定;10月30日,汕尾市工商局取消了該分公司的進出口經營范圍,嚴格市場準入;11月9日,由于該分公司實驗室未取得計量認證證書并向社會提供公證數據,汕尾局聯合汕尾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對SGS汕尾分公司實驗室進行了查封。此案調查周密細致,案例分析全面翔實,依據充分,處罰有力,聯合執法有效,檢驗鑒定秩序規范迅速,相關檢驗鑒定業務無縫順利銜接,成效圓滿,得到了國家質檢總局和廣東局以及企業的高度贊賞,案例在國家質檢系統全國性專業大會上作為典型案例進行通報。
為企業提供便捷、高效、權威的本地化檢驗鑒定服務。汕尾局對進口煤炭實行“5+2”、“白+黑”工作制,做到隨到隨檢,嚴格按照國家標準進行24小時輪班取制樣,全天候不間斷工作,確保檢疫、鑒重、取樣、送樣、制樣和檢測等各環節銜接順暢,最大限度加快檢驗放行速度。目前,自煤炭卸完貨起3天內可以出具檢驗證書,改變了過去需6~9天出具證書的情況,縮短了檢驗周期,為企業資金結算提高了速度和效率,得到了企業的高度贊賞。
在積極幫扶企業發展的同時,汕尾檢驗檢疫局注重提升自身檢驗監管能力,提升服務地方經濟能力。
今年1至8月共檢驗煤炭18批次、114.7萬噸、10044.2萬美元,檢出不合格進口煤炭3批次、19.75萬噸、1944.2萬美元。
汕尾局以爭創“廣東省文明單位”為動力,制定了檢務窗口工作規范和檢務人員業務培訓制度,編印了《窗口管理手冊》,積極派員參加廣東檢驗檢疫局組織的檢務知識大比武等,進一步提高窗口服務能力建設,提升窗口形象。
在公共檢測平臺建設方面,汕尾局綜合實驗室于1999年11月組建,2010年8月再次通過了實驗室認可、計量認證的監督評審。
目前能開展菌落總數、快速農藥殘留、瘦肉精等34個微生物和理化項目等檢測項目,其中煤炭實驗室今年8月通過了國家計量認證、實驗室認可“二合一”擴項現場評審。
背景新聞
中國進入煤炭凈進口時代
2007年一季度,中國首次成為煤炭凈進口國。繼石油、鐵礦石之后,煤炭有可能成為中國第三種凈進口礦產品。
一段時期,向中國出口成了一些煤炭出口國的首選目標,這似乎與中國曾經的世界第二大煤炭出口國和當今第一大煤炭生產國的身份不太相符,但這就是事實。中國煤炭進出口自2007年以來發生了歷史性變化,首度出現了凈進口局面。
中國煤炭運銷協會顧問武承厚指出:“出現煤炭凈進口的局面,主要是國家稅收政策引導的結果。”
作為世界最大的煤炭生產國,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煤炭出口量一度快速增長。
但由于其后國內需求激增,盡管煤炭產量連連開創新紀錄卻依然供不應求,特別是在中國南方,一度鬧起了“煤荒”。其中,以電力、冶金等為代表的高耗能重工業近幾年獲得飛速發展,極大地拉動了國內煤炭需求。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從2003年開始,中國煤炭需求基本保持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長。與此同時,2006年,中國電力總裝機容量達到6.2億千瓦,位居世界第二,成為拉動煤炭需求的“主力軍”。
在2009年4月召開的研究一季度經濟形勢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溫家寶總理再次提出要嚴格控制高耗能產品的出口。上述種種跡象均表明了中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限制資源性產品出口的堅決態度。
雖然中國將進入煤炭凈進口時代,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煤炭產業的萎縮。
專家認為,國家政策鼓勵煤炭進口,國內與國際市場煤炭價格進一步接軌,綜合考慮這些因素,長期看這種情況(凈進口)會持續下去。中國煤炭凈進口量與煤炭產量相比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所以并不會對中國國內的煤炭企業造成大的沖擊。專家說:“中國既是能源消費大國,也是生產大國,現在影響供求關系的源頭在國內,中國對煤炭行業的宏觀調控重點也在國內,而部分地區進口煤炭成本更低。在目前出口貿易順差過大的背景下,對這些更需要進口的商品采用較低的稅率以鼓勵進口,有利于緩解貿易順差,促進貿易平衡。”
(譚 偉)
《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