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經濟發展黃金十年
河北檢驗檢疫局局長、黨組書記 賀水山
河北檢驗檢疫局局長、黨組書記 賀水山
中國入世十年,打造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黃金十年,中國入世使中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成為中國經濟的推動劑和穩定劑。
入世十年來,我國已從入世初的全球第九大經濟體躍升為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總量增長4倍,達40萬億元,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貿易規模已從2001年的5000億美元躍升至現在的3萬億美元,中國成為世界工廠,“Made in China”行銷全球;我國的外匯儲備也從2122億美元增至3萬億美元,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的重要力量。
入世十年來,世界貿易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隨著發展中國家的崛起,中國比以前更有話語權了。這個話語權就是通過平等對話、協商、談判而形成的共贏局面。
入世十年來,國際經濟秩序也發生了深刻變化。它不僅給我國帶來了更高的國際地位,為中國贏得了一個更為良好的國際發展環境,更為我國各個行業在世貿組織框架內進一步完善自我,形成促進改革發展的良好機制,為中國市場經濟蓬勃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就河北省外向型經濟而言,入世十年出現的一系列變化也著實令人興奮、令人鼓舞。具體講,可濃縮為質量、安全、品牌三個層面。
質量是“河北制造”行銷世界的關鍵。入世前,河北出口商品多是以量取勝。入世后,在政府、企業和河北檢驗檢疫人的共同努力下,世界上一切先進的質量管理、質量保證、關鍵控制等體系、標準都被成功嫁接到河北省,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外向型企業都把“以質取勝”戰略看做自己的生命。經多年打拼、引進消化,河北產品質量、檔次、品牌日漸高檔,保定、滄州的服裝,邢臺的自行車及零部件,衡水的裘皮服裝,廊坊的電子設備,唐山的陶瓷等一大批“河北制造”的高質量產品很快打入并占領國際市場。尤其是河北汽車工業所發生的巨大變化更是鼓舞人心。入世前,河北汽車外銷量不足100輛,到今年底,河北汽車外銷量已突破90000輛,遠銷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創造了河北乃至中國汽車史上的奇跡。與此同時,保定的“長城汽車”、“天威變壓器”,唐山的“惠達陶瓷”和石家莊的“常山紡織”等企業產品還獲得國家出口免驗榮譽。
安全是河北食品農產品在國際市場大行其道的必然。入世前,尤其是2008年,河北省暴露出的“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為政府、企業和檢驗檢疫部門嚴守安全底線敲響了警鐘。經過幾年的專項整治、引導幫扶和嚴厲打擊,如今保定的腸衣、草莓、中草藥,滄州的鮮梨、金絲小棗,張家口的錯季蔬菜、葡萄酒等一大批食品農產品不僅戰勝了國際金融和歐債、美債危機的沖擊,實現了逆市上揚,其質量、檔次也都實現了質的飛躍。尤其是素有“河北最優勢水果”之稱的河北鮮梨,年出口量由入世前的4萬噸左右,快速增加到現在的20多萬噸,創匯近1億美元,占全國梨出口份額的60%以上,直接增加梨農收入20多億元。產品遠銷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智利等十多個檢疫高端市場。多次受到國家質檢總局和河北省委省政府領導的肯定和表揚。另外,邯鄲晨光生物科技集團公司生產的辣椒紅色素,年出口量由2003年的7000多美元,快速增長到現在的6000多萬美元。即使國際金融危機的寒流也沒能降低晨光色素的出口熱度,2009年達到4000萬美元,2010年突破5000萬美元,今年超越6000萬美元,連續4年穩居世界第一,獨占世界五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已成定局。
品牌是河北省出口產業上檔升級、轉型跨越的根本。入世前,河北省出口商品幾乎沒有自主品牌,靠賺取加工費的“貼牌”生產是那個時代的代名詞。入世后,河北鮮梨、唐山陶瓷、清河羊絨、壩上蔬菜、平泉食用菌、白溝箱包、容城服裝、平鄉自行車、大營裘皮、滄州鋼管等,已經成為國際市場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產業。
“世界羊絨看中國,中國羊絨在清河”。中國羊絨量占世界的70%,而清河的年加工量占到全國的60% 以上,成為享譽世界的“中國羊絨之都”。他們精紡出的高支紗可紡出200支,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用這種高支紗織出的羊絨衫一件可賣到500歐元。產品銷往法國、德國、意大利、英國、美國等高端市場。
入世前,以莜麥、玉米、土豆為主的張家口壩上種植業,被現在一望無垠、鮮嫩時尚的出口蔬菜基地所取代;傳統的錯季蔬菜概念被現在的‘零農殘蔬菜’和‘有機蔬菜’所取代;過去僅提供原料菜、處于產業鏈最底層的壩上蔬菜,如今靚麗登場,吸引了來自日本、韓國和福建等十多家國內外著名蔬菜加工企業的紛紛入駐;過去產自壩上的‘貼牌’蔬菜被現在的“壩上蔬菜”、“GREER綠行者”和“超大”等自主品牌所取代。張家口蔬菜也由此身價倍增。
凝心聚力,再造河北經濟發展黃金十年。前不久,河北沿海地區發展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這意味著河北的經濟發展將由內陸型經濟結構轉向開放型的經濟結構,引領整個河北產業結構發生一場深刻的變革。剛剛結束的河北省第八次黨代會也把建設“經濟強省、和諧河北”作為戰略目標。
河北檢驗檢疫局新一屆黨組班子將緊緊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和戰略機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將“抓質量、保安全、促發展、強質檢”的工作方針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按照支樹平局長視察河北局時提出的“三新”要求,進一步強化“法治質檢、科技質檢、和諧質檢、人民質檢”建設;進一步找準、找好檢驗檢疫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和大型項目的“突破口”和“結合點”,主動跟進,搶占先機,提高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和有效性,再造河北經濟發展黃金十年;進一步抓好“科技興檢”戰略的貫徹落實,不斷提高檢驗檢疫監管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檢驗檢疫技術支撐能力和檢驗水平,使檢得出、檢得全、檢得準、檢得快盡快變為現實;進一步抓好檢驗檢疫監管創新,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超前謀劃布局檢驗檢疫人才、技術、設施、資源配備等,讓檢驗檢疫成為河北外向型經濟的“助推劑”和“穩定劑”,為推進河北外向型經濟持續、健康、強勁發展作出新貢獻。《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