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檢驗檢疫局統計數字顯示,2011年該局著力發揮職能優勢,共為福建省及周邊地區企業創造直接經濟效益達18.3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14.74億元,省時770余萬小時。這是記者從18日至19日召開的廈門檢驗檢疫系統工作會議上獲悉的。
據悉,去年該局著力推進電子監管和“兩個平臺”(檢驗檢疫信息化平臺、檢驗檢疫監管平臺)建設,全檢區進出口產品和企業率先全國實現100%電子監管,其中60%出口貨物、80%進口貨物實現快速核放,報檢到簽證放行環節由6個減少到1個。上述信息化系統與集中審單、電子閘口等8個系統相鏈接,實現檢企網絡互通、信息共享,每批進出口貨物由此節約通關時間2小時,縮短滯港時間1.75天,每個貨物節約往返交通物流、日常查驗監管成本200多元。一年來至少節約8.12億元,省時770萬余小時。利用電子監管等各種手段助力提升嚴密把關,嚴防口岸疫情疫病和有毒有害物質,也避免了14.01億美元進出口商品因不合格遭受的直接經濟損失。
與此同時,該局依托手機短信等電子申報和大通關建設,實現100%電子申報、100%電子化簽發原產地證,電子轉單率達到98%以上,共有7000多家企業89.14萬批出入境貨物實現遠程電子報檢、手機短信申報,3300多家企業22.23萬批81.76億美元出境貨物通過電子簽證系統申簽產地證,可節約成本3341萬元。致力向福建全省域以及閩贛、閩湘區域實施進出口貨物直通放行,惠及21萬多批貨物,節約通關成本1050萬元,取得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去年廈門口岸大宗資源性商品進口批次和貨值分別比增45.32%和70.77%。
此外,2011年,廈門檢驗檢疫局共計簽發普惠制和ECFA、中國-智利等9類區域性優惠原產地證22.23萬份、貨值81.76億美元,出口商品憑證在境外海關可獲關稅減免約2.9億美元,提升了出口產品在海外市場競爭力。該局還繼續執行對出口農產品減免出入境檢驗檢疫費政策優惠,全年累計減收檢驗檢疫費用1745萬元,惠及11萬多批貨物,減免收費比上年同期增加27%,極大地推動了新農村建設。
一年來,廈門檢驗檢疫局受理報檢的進出境貨物共計89.14萬批次、554.54億美元,較上年分別增長1.56%、21.61%,創歷史新高,涉及進出境集裝箱405.82萬個,同比增長13.8%。該局從中檢出不合格商品2745批,貨值14.01億美元,分別比增26.91%和57.50%;不合格率分別為0.66%、5.29%,增長0.08個百分點、0.55個百分點。其中,檢出不合格進口食品農產品1122批、貨值5.07億美元,不合格率4.61%、21.12%,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0.89和1.74個百分點。從美國進口奶粉中第二次檢出亞硝酸鹽超標,100噸問題奶粉被依法實施退運處理。在進口商品重量鑒定環節,先后發現短重41批,其中一批短重率高達28.05‰,超出標準近5倍,僅此一票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500多萬元。(鄭雨茹)
鄭雨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