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南京組織召開科研項目驗收會,由國家網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徐州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中國礦業大學合作承擔的《基于靜動力檢測網架結構損傷診斷技術研究》項目順利通過驗收。驗收委員會認為:該項目整體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其中網架結構的損傷識別技術處于國際先進水平。該項目還獲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項,編制了網架結構損傷識別程序,研究成果已在30多個工程中成功應用。
該項目主要解決的關鍵技術與創新點在于:一是以網架結構的表觀參數如桿件的壁厚、直徑、螺栓球節點質量以及靜態測試的撓度和應變以及動態測試的模態參數頻率和振型為關鍵測試參數,建立了網架結構靜動態檢測系統。二是建立了以模態應變能為基礎的網架結構靜動力檢測傳感器的優化布置技術理論,解決實測自由度和實際網格結構自由度差別較大的這一背景下的傳感器系統優化布置的技術問題。三是基于靜態測試信息的網架結構損傷識別理論的研究。以網架結構剛度方程所確定的荷載增量和位移增量之間的關系為依據,基于靜測方法的網架結構使用性能理論,判定被測試的屋蓋網架結構的正常使用性能可靠性評價,對在役的大型網架結構的檢測具有較好的使用推廣價值。四是以網架結構有限元模態分析為基礎,采用多種模態分析方法,進行了基于環境激勵的網架結構動力測試數據分析,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識別網架結構模態參數的體系,能夠較為精確地獲取網架結構的模態參數,解決了網架結構由于頻率密集且對稱而難以準確獲取頻率的問題。五是以網架結構的模態參數MAC作為目標函數,選取基于特征值和振型作為目標函數,采用直接優化算法,提出了一套基于靜動態檢測傳感器系統優化布置技術,建立軸向受力結構基于所測試的模態參數進行結構有限元模型修正的結構損傷識別理論。六是對網架結構模型和在役網架結構屋蓋分別采用力錘法和環境激勵法對網架結構模型進行了動測試驗以及基于動測的損傷識別,并結合表觀質量檢查和靜態使用性能測試,驗證了基于環境激勵的網架結構模態分析和損傷識別的可行性,并將該項技術成功應用于在役網架結構,為該種技術在大跨結構的應用提供了實際工程案例。七是首次建立了在役網架結構安全性評定系統,提出了安全性評定系統主要原則,構建了安全性評價系統主要框架,建立了一套在役網架結構工作性能檢驗流程,初步實現了網架結構的壽命預測的可靠性分析,為上升為網格結構可靠性評價標準提供指導依據。
截至目前,國家網架質檢中心已先后承擔各類科研課題11項(3項經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立項、2項經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批準立項),已完成科研項目9項,取得國家專利3項,獲江蘇省質量技術監督技術成果獎2項。(孫峰)
孫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