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來臨之際,山東博興質監局又組織全局職工收看“中紀委”下發的,“廉政黨課電化教材”《貪之害——貪權、貪財、貪色警示錄》影視片。收看現場,局領導不僅和大家共同收看,還結合教育片,聯系實際對大家進行節前廉政教育。
2011年,博興質監局,樹立“大行風”工作思路。視行風為生命線,通過“五抓”,開創了行風廉政建設新局面。
一抓學習教育,警鐘長鳴。博興質監局將《廉政準則》、《十不準、五公開》、《八條禁令》等作為全局經常學習的內容。將 “行風廉政”警語、警示圖版上墻;全局每臺電腦都制作了電腦廉政屏保;有計劃的組織全局人員觀看影視資料片和反腐倡廉電視節目;嚴格實行《黨員干部誡勉談話制度》,廣泛開展“大談心”活動; 采取“用身邊人講身邊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重大節日節前教育、開展家庭助廉活動等方式。努力營造行風廉政的良好氛圍。
二抓“兩個規范”,提升社會形象。博興質監局為實現行風廉政建設新突破。自我加壓,自我約束,制訂了“規范行政行為、規范收費行為”兩個規范。兩個規范條款分明的規范了全體員工的行為。如執法人員到企業服務,實行“四表一卡”制度。即工作人員到企業必須攜帶本局的“行風廉政監督卡”、協議服務必須由企業填寫《企業技術服務申請表》、工作人員填報《技術服務領導批示表》、經領導批準后,方可開展有償服務;在服務過程中,工作人員還要填寫《技術服務記錄表》,服務結束后要有《技術服務情況企業反饋表》,做到協議收費與服務項目相當,讓企業感到物有所值;取消了代碼年檢收費,有效解決了工作的隨意性和簡單化,杜絕了亂收費和搭車收費現象,社會形象明顯提升;在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時,了解到群眾對代碼年檢收費意見較大,局黨組經過認真研究,果斷決定取消了此項收費。例如:為了進一步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制定了罰后回訪制度。執法人員對行政相對人進行罰后回訪,跟蹤服務,積極幫助企業改正違法行為,促進企業完善提高,扭轉了以前“罰過放行”和只罰款不服務的老做法。“兩個規范”的落實,解決了“吃、拿、卡、要、報”“冷、橫、硬”等眾多不良行為,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三抓“三訪一聯系”制度落實,提高服務質量。為提高服務質量,形成良好服務風氣,博興質監局創建服務企業的 “三訪一聯系”制度。 即班子成員聯系企業、中層人員走訪企業、紀檢監察人員到企業進行明察暗訪、執法人員對行政相對人罰后回訪。這一制度的落實,及時了解企業需求,變事后監督為事前服務,優化了企業發展環境,提升了服務水平。例如:在華興機械集團工業園的建設中,需新上100多臺起重機械。該局特監科了解情況后,提前介入,指導幫扶。在設備招標過程中,按照相關要求,幫助企業嚴格審核投標方的資質證明,嚴把設備質量關;在設備安裝過程中,安排專人到現場對企業進行指導,直至安裝完成。之后又幫助企業完善各種登記材料,并帶領企業到市局進行了注冊登記。面對我們真誠的服務,企業領導和員工深受感動。
四抓廉政風險防控機制,提升行風廉政監督效能。博興局通過梳理工作流程, 找準風險點,強化監控措施,加強對重點環節、重點崗位、重點人員的監督和管理,建成防控體系。他們對7個關鍵崗位,55個受控人員,38個重點環節中的86個風險點實施了防控措施,從內部筑牢防線,有效防控了行風廉政“安全隱患”。 同時,層層簽訂行風廉政建設責任書,實行行風保證金制度和行風廉政建設一票否決制。
五抓“輿情”監控機制的建設,提升行風廉政意識。針對各類媒體宣傳報道中與該局工作有關的,特別是有可能觸碰“廉政安全”底線的信息,都由專人負責整理分析匯總,有效做到舉一反三,防微杜漸。同時,利用博興人民廣播電臺“行風熱線”節目,與社會架起“連心橋”。從全縣各界誠聘20名社會監督員,實行面對面監督。
博興質監局五抓行風廉政建設,抓出一局正氣。博興質監局風正揚帆好遠航。(李華興)
李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