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吳江檢驗檢疫局了解,近幾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連續的高歌猛進,將出口紡織服裝本已微薄的利潤一再壓縮。2011年全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達到4.86%,同比超去年62%,而出口紡織服裝的毛利潤通常就在10%左右,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大幅波動對出口紡企影響較大。以吳江一家出口服裝企業為例,2011年初該企業在美元高位與客戶簽訂了約400萬美元的服裝大單,客戶要求采取分批出貨分批結匯的方式支付貨款,但人民幣的一再升值,讓企業遭受了較大損失。
檢驗檢疫部門提醒相關出口企業應充分重視匯率變動所造成的風險,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規避潛在的風險:一是在與客戶簽訂合同時,應提出縮短結匯時間,加快結匯速度或者提高預付貨款比例,減少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損失;二是采用金融衍生工具對沖匯率波動風險,特別是一些產品數量較大,生產周期較長的訂單,采用例如中遠期結匯鎖定匯率的方式,比如,某企業預計3個月后將收到一筆美元貨款,為規避人民幣匯率上升的風險,企業可與銀行提前簽訂遠期結匯合同,鎖定結匯匯率, 3個月后企業可按照約定的匯率將美元貨款結匯成人民幣,降低匯率風險;三是考慮將匯率風險納入成本控制。既然匯率的波動現在已經比較頻繁了,那不如干脆在核算成本的時候就留有余地,因為在一定的周期內匯率的波動還是有一定的范圍的,一般在3%--5%之間,報價時就考慮進去這個區間。同時也可以和客戶約定如果超出這個比例,那么風險共擔,由買賣雙方共同承擔因匯率波動而帶來的利潤損失。或者約定報價有效期,目前很多客戶都從原來1~3個月報一次價格縮減到了10~15天,甚至有客戶開始每天按照匯率波動更新報價單。四是與客戶協商,采用人民幣或其他波動較小幣種結匯,這樣可以較好規避匯率的變動風險。以中日韓三國為例,2011年5月三國財長發表聯合聲明表示,三國已同意就使用本國貨幣結算相互間進出口貿易展開可行性研究。如果進展順利,三國將使用各自本國貨幣進行貿易結算,如果這項措施正式實施將是對出口日韓兩國紡織服裝企業的福音。當然這還要建立在出口企業產品具有質量過硬,競爭力強,附加值高,或自主設計等優勢的基礎上,有了這些優勢企業的出口主動議價能力才能顯著提升。(袁琪)
袁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