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張家港檢驗檢疫局在對13124噸朝鮮鐵精粉進行鑒定時,發現本應為粉末狀的貨物卻出現了大量的塊狀物,檢查后確認是結凍的鐵精粉。
據了解,從朝鮮進口的鐵礦基本來自清津港,而清津港位于朝鮮東北沿海,該港冬季約-20℃,最低曾達-40℃。在這樣的低溫下裝貨,鐵精粉會出現以下問題:首先,貨物重量的損失不可避免,因為鐵精粉是天然鐵礦石經過破碎、磨碎、選礦等加工處理成的,其間含有大量的水。正常情況下經過堆放后,鐵精粉中過多的水會流失,最終水分含量趨于穩定。但是在冬季由于溫度很低,鐵精粉中的水分來不及流失便和貨物一起凍成冰疙瘩。等到卸貨港卸完后,冰融化成水流走了,導致發貨時重量不少,卸貨時卻短少嚴重,等于收貨人花高價把沒用的水從國外運回,既損失了運費,又損失了原料費。其次,大量體積巨大的冰塊造成碼頭作業困難,卸貨時往往需要多花好幾倍的時間和人力物力,造成船期的延誤。
檢驗檢疫部門建議,國內貿易商從朝鮮進口鐵礦時應盡量避開冬季,避免這些可預見的損失。(吳光哲 施向軍)
吳光哲 施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