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質監新聞報道和各級的總結文件中,經常會出現對某產品進行了專項檢查,此次檢查本產品的合格率為百分之多少。但在實際工作中,你稍微留意一下就會發現,有的單位的某種產品的抽查合格率為70%,但連一個處理的案卷都沒有。按照質檢工作正常的工作程序和有關的法規要求,經檢查不合格的產品,必須按照有關法規進行處理,為什么僅有數據而沒有處理結果呢?!這種現象令人尋味。是不好處理,還是不能處理,還是沒處理呢?
其實,顯示某產品專項檢查的合格率是一種工作的需要,因為這樣即能客觀真實有反應我們所做的工作,也能為上級領導機關做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本無可厚非。
但如果僅僅是為了數據而出數據,就會與我們所倡導的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背道而馳了。筆者認為,出現這種報假合格率的現象,可能是文字工作者的主觀臆造。其實根本就沒有進行過這樣的專項工作,為了宣傳而憑空想象出來,根本就不符合工作實際。也有可能是某些領導為了顯示自己的政績而玩的數字游戲。不管那種情況,說到底還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風在作怪。
要杜絕報這種假合格率的現象,筆者認為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轉變工作作風,特別是個別單位的領導,要切實發揚我黨實事求是的優良傳統,工作做了就是做了,沒做就是沒做,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二是要嚴格落實不合格后處理制度。有關職能部門在一個工作時期或一個工作階段,要根據各單位的各項專項檢查匯報情況,有針對性開展不合格案卷評比檢查活動,對在評比過程中弄虛作假的單位和個人,發現一個嚴懲一個,決不姑息遷就,把弄虛作假之風消滅在萌芽狀態。三是要通過有效途徑,提高直接參與合格率造假人員的的素質。要提高對報合格率危害性的認識,樹立提供真實的情況是質監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出具假的合格率會對上級的決策誤導的觀念。
鑒于此,產品合格率也要打假!(甘信軍)
甘信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