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質量興州”建言獻策
——記政協紅河州第十屆委員張祖宏
政協委員如何履職?州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政協紅河州第十屆委員張祖宏的答案是:“結合本職工作,利用政協委員接觸面廣便于調查研究的特點,隨時隨地參政議政、建言獻策,為地方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貢獻力量。”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擔任政協紅河州第十屆委員以來,張祖宏結合自己的本職工作,廣泛開展調查研究,為全州標準化建設和質量興州戰略的實施不遺余力、積極建言獻策,很好地發揮了一個政協委員的作用。
“質量興州”是近幾年頻繁出現在政府文件中和媒體上的一個新名詞,這一方面是因為2010年云南省 提出實施“質量興省”戰略后,紅河州啟動實施了“質量興州”戰略,質量工作成為全州一項重要工作,另一方面得益于了張祖宏這樣的質監人的積極推動,使關系重大民生問題的質量工作逐漸深入人心,引起了更多方面的關注和重視。作為州政協委員,張祖宏肩負著為全州政治經濟社會建設建言獻策的職責,有參政議政的權利和義務。為發揮政協委員作用,在工作中,他牢記委員身份,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走到田間地頭、車間工地和商業服務場所,廣泛宣傳質量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推行標準化生產經營的好處。每次到基層調研,張祖宏的手提包里總是裝著自己撰寫的有關農業、工業、旅游服務業方面的論文和實踐操作心得。遇有合適的機會,他總會以舉實例、講故事的方式,在村寨、企業和機關為干部群眾開辦培訓課,先后為干部群眾舉辦培訓課200多場次,培訓機關干部、企業生產管理者、旅游從業人員和農民達兩萬多人次,在紅河州培養出一大批推行標準化發展、倡導科學經營管理的人才。
張祖宏把參與建好紅河農業標準化示范區作為自己的工作重點,長期深入建水、金平、蒙自、個舊和瀘西等縣(市)的14個示范區,幫助各地建立標準,規范管理和打造品牌等。
這些示范區的建設達到預期效果,引導周邊地區10余萬戶農戶近40萬農民調整、改變了以往“經驗保密、獨自經營、畏懼自然”等落后的思想意識及其生產方式,幫助培育打造出諸如蒙自石榴、金平草果香蕉、石屏白蘿卜、彌勒葡萄、紅河燈盞花、石屏豆制品等獨具特色的優勢產業。為推進全州“標準化戰略”和“質量興州戰略”實施,他多次深入全州13縣市,與各縣市主要領導商討“質量興縣(市)”的政策、措施等,推動了全州13縣市“質量興縣(市)”和“標準化戰略”加快實施。為提高干部群眾對質量工作的重視,在張祖宏的建議下,舉辦了州及縣市級的標準化和質量工作相關知識培訓,全州10多萬干部群眾和各行各業的經營管理者接受了培訓。與此同時,張祖宏積極組織國內、省內知名專家、技術骨干和有關單位,不斷加快制(修)訂國家、行業、地方標準的步伐,通過狠抓“技術創新、以我為主、體現特色、搶占前沿”的標準體系建設,進一步打牢了紅河經濟社會發展的技術基礎,為紅河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談到“質量興州”戰略的實施以及取得的成就,張祖宏感到十分欣慰。紅河州質量技術監督工作取得的成績,有各級黨委、政府對質量技術工作的重視,有各級各相關部門的努力,也離不開像張祖宏這樣的質監人的貢獻。在全州各級各相關部門及像張祖宏這樣的質監人的推動下,紅河州標準化建設和質量興州工作發生了較大變化,在全州樹立起了全面質量觀、全過程質量觀、全民質量觀,各行各業形成了從產品質量向發展質量的轉變、從質量監管向質量建設的轉變、從制造產品向創造品質的轉變。
張祖宏對推動紅河州實施“質量興州”戰略的作用貫穿在其履行政協委員職責的全過程中。在四年政協委員履職過程中,他每年堅持寫提案,提案內容都是圍繞全州標準化建設和質量建設。去年,他提了《關于將能源計量管理工作納入全州節能減排工作部署的建議》,被評為優秀提案。今年,他撰寫的提案是《關于在個舊、開遠、蒙自、彌勒、建水等市縣率先設立“政府質量獎”的建議》,并提交大會發言材料《質量助推紅河經濟社會發展》,該材料被指定在政協大會上作交流發言。
張祖宏是一名質監系統領導,也是一名優秀的政協委員,在其擔任政協紅河州第十屆委員其間,先后被評為五星先鋒黨員、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公務員,曾獲州政府防艾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在去年底舉行的紅河州第二屆領導干部才藝展上獲朗誦三等獎。(黃鵬輝)
黃鵬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