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消息 (記者 王越)怪哉?一個被查封一年多的企業,竟然還能生產出我國幾十種的名牌酒產品。一個沒有生產許可證的企業,緣何頻頻向市場出貨?一個已經被暫扣了生產許可證的企業,為何還頻頻被人舉報?
2月8日上午,根據河北省質監局領導的查處批示,質監局稽查局執法人員悄悄來到位于廊坊地區所屬的霸州市東楊莊鄉京華釀酒廠。該廠大門緊閉,執法人員敲了許久才敲開了大門,偌大的廠區空曠無人。據舉報人員稱,“該企業每晚都在生產,直到現在每天晚上8點以后都在熱火朝天的整晚生產!
問及廠里負責人,門衛說早就不干了,廠里也只有她自己在這里。然而,甚為蹊蹺的是,在該廠后邊一排緊閉的房子中,執法人員敲了十幾分鐘無人開門,僵持了很長時間后,門才打開。一名工作人員先是聲稱來這里玩,后又承認為該廠員工。
在室內,執法人員出示了執法檢查證后,在檢查相關票據后竟然發現了一系列出貨單:2012年1月14日廊坊石占輝511件,高唐李經理700件;2011年12月26日洋河藍色經典365件,鐵盒特曲785件;12月25日禮盒杏花村410件,瀘州老窖219件;12月24日賴茅禮盒400件,西風101件,瀘州老窖448件……
與此同時,執法人員還發現了其原材料進貨的部分記錄:2011年12月21日購買散酒42桶;12月29日瓶子裝卸費用90元整……
然而,記者從霸州市質監局獲悉,在2010年底進行酒類整頓時,該廠已經被暫扣了生產許可證。也就是說,此后該廠的生產行為均屬違法。與此同時,記者還獲悉,該廠負責人靳德明2011年5月曾被廊坊市公安局抓捕,倉庫也被查封,但后來其又被取保候審,至于原因為何卻不可得知!
在生產車間,執法人員發現了成堆的瀘州老窖、冬蟲夏草、乾隆醉、洋河等空酒瓶,許多酒瓶成箱成箱的整齊碼放著。在灌裝車間,被霸州市質監局封存的機器也被私自啟用,2011年12月24日貼上的封條已經撕斷。
在靠近廠門一側的一個被窗簾遮擋得嚴嚴實實的屋子里,執法人員發現了大量的包裝物和樣品:瀘州老窖、冬蟲夏草、好日子、洋河、黃金酒、杜康、郎酒、青花瓷、糊涂仙等等幾十種酒類包裝盒。其中,每一種酒又有多款種類,如瀘州老窖就有十幾種包裝類型。不僅如此,這里連建國60年慶典的賴茅、標示為非賣品的茅臺鎮人民政府接待專用酒業都能“生產”。
建廠11年,京華釀酒廠卻沒有一個自己的品牌。然而,據舉報者稱,其銷售額每年卻能達到上千萬元。京華釀酒廠有什么銷售訣竅嗎?記者從其產品出廠價目表上看出了些許蛛絲馬跡:其53°的賴茅60年酒每箱(6瓶)價格僅為130元,平均每瓶價格不到22元;其52°的瀘州老窖30年酒每箱(6瓶)價格僅為120元,平均每瓶價格僅僅20元;其46°的杜康今世緣酒每箱(6瓶)價格僅為22元,平均每瓶價格不到4元……這些酒與市場上的正規產品價格差異少則幾倍,多則幾十倍,顯然,巨大的暴利導致了其銷量的暴增。
然而,令人不解地是:已經被吊銷生產許可證一年之久的京華釀酒廠,是如何做到進貨、出貨有序進行的?據悉,執法部門已經上門多次,京華釀酒廠又是如何與監管部門展開“躲貓貓”游戲的?
更有諷刺意味地是,京華釀酒廠還在2010年、2011年連續向當地銀行申請了銀行貸款。一方面是監管部門的查處和關閉,一方面是銀行的資金扶持,面對造假企業,銀行能否也說一聲“不”呢?!
僅憑個別監管部門,的確難以將這些造假企業驅逐出市場。當下,廊坊市政府還提出了質量興市的戰略,但京華釀酒廠如此詭異之行為,無異于給了其一記響亮的耳光。當我們對違法違規企業清理不徹底時,市場終將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而當一個又一個的造假企業死而復生時,試問:質量何以興市?
王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