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口岸首次進口油菜籽
——檢驗檢疫“給力”民生項目
日前,廈門銀祥集團進口的首批6.08萬噸3897萬美元的油菜籽,經檢驗檢疫后,直接進入工廠投產,解決了企業“等米下鍋”的問題。據悉,該批進境油菜籽是廈門口岸首次進口油菜籽。
據介紹,廈門銀祥集團是國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于2010年底動工建設油脂加工項目,是按照國家糧食油脂收儲政策要求而建的民生項目,同時也是該公司產業鏈的延伸。近日,該項目正式“發車”,企業在取得歷史性突破的背后,折射出檢驗檢疫“嚴格把關保安全,主動服務促發展”的不懈努力。
“保安全”落實不松懈
廈門銀祥集團油脂加工項目是按照國家糧食油脂收儲政策要求而建的民生項目。而進境油菜籽屬于敏感產品,為防止油菜莖基潰瘍病等檢疫性有害生物的傳入,國家質檢總局和廈門檢驗檢疫局出臺了相關的政策和緊急防疫措施,要求從嚴把關,確保進境安全。
由于是該公司首次進境油菜籽,而且為重大的民生項目,該辦高度重視,成立了以辦領導為組長的進口油菜籽檢驗檢疫監管領導小組,全程跟蹤,全程指導。項目建設前,提前介入,組織相關檢驗員,深入企業仔細檢查加工企業的加工處理條件;并制定詳細的全過程的監管方案,全力做好應對重大植物疫情應急處置準備,確保進境安全。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組織檢驗員實地對運輸車輛實物進行核實確認;前往卸料棚和清理間,對卸料和下腳料篩撿裝袋現場進行核實,對下腳料處置運輸線路及摻燒現場進行確認,確保符合檢驗檢疫要求。
“保姆式”服務促發展
“我們的項目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上馬”,這主要得益于同安辦的大力幫扶。”該公司負責人有種發自內心的感動。
近來,該辦深入貫徹落實國家質檢總局“抓質量、保安全、促發展、強質檢”12字方針,積極踐行“人民質檢為人民”理念,主動作為,優化服務舉措,促進企業發展。在得知該公司將“上馬”油脂加工項目后,就將其列為全辦的重點項目、亮點項目來抓,形成了“辦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全程跟蹤,科長具體負責,檢疫監管專人落實”的工作機制,提供“保姆式”服務,全力幫扶項目投產。在項目建設工程中,該辦領導先后七次深入公司調研指導,積極向企業宣貫國家進口相關法律法規和進境檢驗檢疫政策,對檢疫設施提出建設性意見,助力企業規避風險。
在該公司第一船油菜籽進境時,已過了下班時間,檢驗檢疫人員都下班了。而企業按計劃當天要生產,生產機器已在運轉預熱,就等著“下鍋”,企業負責人急的像熱鍋里的螞蟻一樣。在得知這一情況后,該辦領導立即召集科室負責人和檢驗檢疫人員加班加點,親自帶隊第一時間前往工廠檢查裝卸和防疫情況,確保產品能順利通關,盡快投入生產。
等到檢查完已是凌晨時分,企業也正式投入生產了。此時,檢驗檢疫人員并沒有困倦,而是流露出欣喜的笑容……(方志鵬 蘇明輝)
方志鵬 蘇明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