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業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不過這幾年,服務行業侵害消費者權益事件屢屢發生,服務業侵權投訴占315投訴比重居高不下。從315投訴情況看,目前,服務行業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主要集中在中介、維修、洗染、餐飲、美容美發等與消費者生活密切相關的行業以及電信、快遞、公路、鐵路、民航、電信、銀行、保險等公共服務業。
由于現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規章均側重于對有形商品和有形市場的監督管理,對無形的服務消費領域只是簡單規定了參照執行,有些行業標準、行業規范基本由行業協會和主管部門在計劃經濟時期制定的,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一旦發生糾紛是非難斷,致使消費者維權難。
怎樣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筆者認為除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外,在加強服務業標準化工作方面能大有可為。
服務業標準化工作是以建立和實施服務業標準體系為主要內容,以實現管理規范、服務質量良好、顧客滿意度高為目標的活動。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就開始制定餐飲、交通運輸、商業等服務業的標準,到目前已拓展到批發零售、住宿餐飲、交通運輸、郵政、信息傳輸和計算機服務及軟件、文化體育和娛樂、金融等產業。隨著經濟的發展,現在的服務業標準化工作逐漸地暴露出了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有:
1、從標準數量和覆蓋范圍看,服務業標準基本停留在商貿、交通運輸等傳統服務業,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業、新興服務業標準嚴重空缺。比如,目前部分地方雖然制定了美容業的一些相關標準,但現行標準的類型和數量較少,針對性不強,不能滿足美容業發展的需要,距離完整、有效的美容服務標準體系還有很大距離。
2、從質量水平上看,我國現有服務業標準的總體水平偏低,離引領和促進服務業發展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部分標準內容簡單,原則性強,缺乏科學性和可操作性;部分標準內容已不適應當前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亟需制定新標準予以替換;部分標準缺乏先進技術內涵、管理理念和人文精神,難以很好地反映消費者的需求。
3、從標準的推廣實施看,服務業標準制訂不易,實施更難。主要表現在:一是從服務產出和服務質量鑒別具有一定的主觀性,標準執行過程中各人理解不同,執行程度難以統一,服務業標準對人的約束難以量化,使得服務業標準推廣實施率不高。二是除了涉及國家安全和服務對象的基本權益類屬于強制性標準外,大部分服務業標準屬于推薦性標準,不具有強制力,加上標準可操作性差,所以大都遇到“實施難”的尷尬。三是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完善,服務不到位應受到什么樣的制約難以確定,影響了服務業標準的推廣實施。
4、從服務業企業認識程度看,不少企業認為,認真執行標準會增加人力、物力成本,所以推行服務業標準意識淡漠。消費者對服務業標準的認知程度較低,自覺監督標準實施的意識淡薄。企業、社會公眾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影響了服務業標準化建設的成效。
服務業標準化工作是服務業健康發展的基礎性工作,由于存在上述問題,致使服務業制度化水平不高,自身約束力不強,從而導致侵犯消費者權益的事件屢有發生。國家《質量發展綱要》(2011—2020)在專欄4標準化工作重點中對服務業的要求是:“積極拓展服務業標準化工作領域,建立完善細化、深化生產性服務業分工的質量標準與行業規范,進一步制定完善生活性服務業標準,建立健全重點突出、結構合理、科學適用的服務質量國家標準體系,重要服務行業和關鍵服務領域實現標準全覆蓋,擴大服務標準覆蓋范圍”。
所以,面向行業實際需求建立完善服務業標準體系,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原則,在民生服務領域、新興服務業標準化方面圍繞我們現階段服務業發展需求,重點推進家庭服務、旅游、物流、金融、信息服務、商貿服務、商務服務、房地產等重點行業的標準化顯得尤為重要和突出。
(敖漢旗質量技術監督局 田元軍)
田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