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是進出品重點商品質量分析的一個重要組織部分。在進出口重點商品檢驗檢疫過程中,常發現產品質量出現一定的問題及一些成功的做法,及時對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及可借鑒性的一些案例進行深入透徹的分析,可使一線檢驗檢疫人員更好地了解并掌握相應的風險、處置方法,提升檢驗檢疫工作能力,也可以讓相關決策層面了解相關商品可能存在的問題及可能對某種行業乃至對地方經濟甚至是國民經濟的影響,政府及企業能更好管理好企業、規避風險、調整好地方發展策略。因而,發現典型案例,還要寫好典型案例,下面筆者就如何寫好典型案例談幾點看法。
一、目前典型案例存在不足
盡管在全國開展重點商品質量分析已有多年,但距發揮好典型案例對檢驗檢疫工作,尤其是對企業經營、政府經濟方針起到促進、完善作用還遠遠不夠。在典型案例的撰寫及收集方面還存在多種問題。
1.一些檢驗檢疫認識程度不夠、敏感性不強。而在日常工作中,一些一線人員對案例重視程度不夠、敏感性不強,只局限于處理問題,不善于總結、歸納、提高,常常導致一些很意義的案例從身邊溜掉。如果不能發現案例,那么總結、提高、借鑒也就成了“無米之炊”。為了保證在檢驗檢疫工作發現的問題能得到及時總結,各地檢驗檢疫機構應在加強對一線人員加強培訓以提高案例意識的同時,建立相應的制度來保證所出現的問題能得到總結。
2.在案例素材方面典型性不夠、借鑒意義不強。除了案例素材不能有效收集外,也存在一些案例缺乏典型性、借鑒意義不強等問題。
3.在撰寫方面分析不到位、思考不深入。檢驗檢疫人員的知識面、信息掌握,大多還僅僅局限于檢驗檢疫工作,而對企業、政府的關注點、國際貿易知識及信息還遠遠不夠。這樣,就很難發現問題的關鍵之處,其啟示性、借鑒性、推廣效應也就會大打折扣。
4.現有的關于對質量分析的文件對典型案例撰寫的要求還不夠全面,大多也還局限于案例對檢驗檢疫工作的影響方面。
5.目前,還有相當一部分檢驗檢疫機構對重點商品質量分析還不夠重視,對該項工作還沒有很好的組織、落實。一部分檢驗檢疫機構還把質量分析工作當成另一形式的年終總結,對質量分析對檢驗檢疫工作的指導、持續改進作用認識不夠。
二、如何撰寫典型案例
一篇成功的典型案例“貴在典型,重在(案例)過程,關鍵在分析”,因此,在撰寫典型案例時,要著重掌握以下幾個方面。
(一)典型案例應具備的三要素
一是有典型性。能反映事件發生的特定的社會背景,能隱含普遍存在、大家關心、比較重要的問題,能體現問題的深刻性,有無窮的回味,有實用的價值。二是故事要具體、生動。要包括一些沖突。三是寓意要明確。典型案例能夠啟發大家思考,能夠讓人們看出案例揭示的某些規律和本質,對實際工作有指導作用。
(二)要突出“典型”、“案例”、“分析”
1.要注重典型。要善于從調查中,準確地選擇出有典型意義和普遍意義,具有代表性、可交流性和個案特征的事件。而不是不加分析地任意選擇和隨意確定。
2.案例要客觀、真實反映事件發生發展的全過程。
3.案例分析要透過現象,抓住本質。
(1).緊扣主題,透徹分析:主題,是文章的靈魂,是作者要表達的主要思想。案例分析,切忌離題和泛泛而談.要緊密圍繞主題,對案例事實進行多角度,多層面的透視,使文章主題獲得全面,深入,透徹的論述。
(2).據案而析,慎密求證:案例分析,顧名思義就是對所列舉的案例進行分析,要防止脫離案例事實作純理論的闡述,同時,案例分析采用的是實證研究方法,要堅持實事求是,立足于案例的事實及情景,以事實說話,用事實求證。
(3).由表及里,揭示本質:分析的任務不僅僅是把客觀對象分解為各個組成部分,更主要的是要對各個部分或因素進行詳細的深入的研究,舍去表象的,偶然的東西,抽象出那些內在的、必然的東西,從而認識事物的本質,掌握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
(4).巧作綜合,豐富主題:分析與綜合互相依賴,互為前提。只有經過分析,才能從現象進入本質,只有經過綜合才能從本質上理解形形色色的現象。(吳建峰 劉明)
吳建峰 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