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合格乳粉吃了“閉門羹”
案例回放:
2011年下半年,廈門檢驗檢疫局連續檢出4批133.5噸不合格進口乳粉,其中3批次檢出亞硝酸鹽超過國家標準,一批次檢出細菌總數超標。3批檢出亞硝酸鹽超標貨物總量達到113.5噸,其亞硝酸鹽最高含量竟達允許限量的11倍。1批細菌總數超標貨物重達20噸,細菌總數超過標準限值的1.5倍。其中3噸不合格乳品被依法實施銷毀處理,其余130.5噸全部做退貨處理。
專家解讀:
“菌落總數”測定是用來判定食品被細菌污染的程度及衛生質量,它反映食品在生產過程中是否符合衛生要求,菌落總數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標志著食品衛生質量的優劣。長期食用菌落總數超標的食物,可導致腸炎、腹瀉甚至食物中毒!皝喯跛猁}”則是一種劇毒物質和致癌物質,成人攝入0.2-0.5克即可引起中毒,3克即可致死,因此我國對其制定了嚴格限量標準。關于亞硝酸鹽對乳品的污染問題,風險涵蓋從奶源到生產線的全程質量安全控制,包括對草場、飼料、發酵、生產等各大環節嚴加把關,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有可能面臨污染的危險。據統計,自2007年起,廈門檢驗檢疫局共查獲23批乳粉不合格,重量達583 噸,該局均依法予以退運或銷毀處理。
2.撐起口岸核輻射防護傘
案例回放:
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大地震及核泄漏后,廈門檢驗檢疫局局密切關注,加強口岸核與輻射監測工作,于3月22日在全國口岸首次監測并妥善處置來自日本的“MOL PRESENCE”輪放射性異常。經過多次溝通協調,3月27日,該輪自行駛離廈門港,返航日本。
專家解讀:
廈門檢驗檢疫局配合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進行妥善處置,既維護了國門安全和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又避免了可能產生的政治或外交影響,得到了國家質檢總局和地方政府的充分肯定。監測及處置方法被列為典型案例供全國參照。
3. 涉“塑”食品毀不留情
案例回放:
2011年5月塑化劑事件發生后,廈門檢驗檢疫局嚴格監管,共查封涉“塑化劑”食品500多噸,涵蓋果凍、油炸小食品、餅干、魚松、果汁飲料等種類。2011年9月28日至2012年1月4日,廈門檢驗檢疫局共集中銷毀入境涉“塑化劑”食品4.9萬箱、544.3噸,貨值29.5萬美元,退運涉“塑化劑”飲料1.7萬箱,202.5噸,貨值10.5萬美元。
專家解讀:
塑化劑是一種有毒的化工業用塑料軟化劑,屬無色、無味液體,添加后可讓微粒分子更均勻散布,因此能增加延展性、彈性及柔軟度,常作為沙發、汽車座椅、橡膠管、化妝品及玩具的原料,若加入到食品中可起到類似“增稠劑”的效果,屬于工業添加劑,嚴禁加入到食品中。如食用有可能導致兒童性別錯亂、危害男性生殖能力或導致女性性早熟。去年廈門檢驗檢疫局已研發可一次性檢測22種鄰苯二甲酸酯 的行業標準,進一步強化口岸質量把關。該局提醒進口企業選購相關食品時應要求國外企業提供“塑化劑”檢測報告,或主動聯系廈門檢驗檢疫局進行檢測。
4、有毒紙尿褲進口遭拒
案例回放:
2011年10月,廈門局大嶝辦事處檢驗檢疫人員對一批臺灣進口的知名品牌嬰兒紙尿褲取樣送實驗室檢驗。檢驗結果顯示,該批貨物細菌菌落總數為7300cfu/g,真菌菌落總數7700cfu/g,大大超過國家強制性標準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標準》規定的細菌菌落總數小于20cfu/g和真菌菌落總數不得檢出的要求。廈門局大嶝辦事處依法出具不合格通知單,并責令企業對該批貨物實施退運。
專家解讀:
合格的紙尿布在加工過程中要經過紅外線的消毒,有嚴格的衛生指標,而且簡易包裝袋里的散裝紙尿褲(片)產品極易在運輸、包裝和銷售過程中被各種細菌污染。使用不合格的尿布會誘發多種疾病。特別是嬰兒的皮膚比較稚嫩,毛細血管表淺,免疫力低下,而不合格紙尿布的細菌數量較高,使用這種產品后會導致合并感染、紅臀等疾病。貨物檢出細菌菌落總數和真菌菌落總數超標如此嚴重,在廈門口岸尚屬首次。
5、冒牌“拉菲”撕下假“面具”
案例回放:
2012年2月28日,廈門口岸進口一批葡萄酒,共計6種14028瓶、10521升,價值 15698歐元,被廈門東渡檢驗檢疫局依法責令進行標簽整改。原因是,這批酒外文原標酒名為“CENTURY LAFAYETTE”,中文品名卻為“世紀拉菲”,與法國名莊葡萄酒“LAFITE”的常用中文名極其相似,很容易誤導消費者。
專家解讀:
我國允許進口葡萄酒以其外文品名的音譯或意譯名稱作為中文品名,但國家強制性標準明確規定食品名稱不得誤導消費者將其與另一產品混淆。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國內經濟增長和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廈門口岸葡萄酒進口量連年大幅上升,2011年進口葡萄酒1799.78萬升,同比增長102%,已躋身全國第六大葡萄酒進境口岸。進口量迅猛增長的同時質量卻參差不齊,市場火熱、利潤優厚誘惑眾多經營商紛紛投入進口葡萄酒行業,市場上出現以次充好、假冒偽劣等亂象。2011年廈門檢驗檢疫局經檢驗發現30批進口葡萄酒不合格,原因均為中文標簽不符合要求,主要是標注的產地、等級、產品類型等與實際不符,如普通餐酒、地區餐酒標注為法定產區酒,半干或甜型葡萄酒標注為干型葡萄酒,以及中外文品名未一一對應等。
6、銅精礦短重索賠百萬美元
案例回放:
2011年4月底,廈門檢驗檢疫局在對一家銅業公司進口的大宗散裝銅精礦實施水尺計重檢驗鑒定時,連續發現兩船分別來自智利和秘魯的銅精礦嚴重“短斤少兩”,其短重率分別達28.05‰和19.65‰(超出水尺計重允差值5.61倍和3.93倍),短重總噸數達515.8噸,廈門局及時出具了重量證書,供收貨人對外結算索賠,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達111.75萬美元,這是廈門口岸進口大宗銅精礦十年來所罕見!
專家解讀:
銅精礦屬高價值商品,在有色金屬價格持續攀升、國外銅礦開采企業主導市場的國際環境下,可能存在欺詐行為即發貨人原發貨物“缺斤少兩”的現象。鑒于上述情況,檢驗檢疫專家提醒國內進口企業提高警惕,積極與供貨商協商、交涉,爭取將貿易合同的相關條款簽定為以卸貨港檢驗鑒定結果為最終結算依據。
7、舊服裝難逃“火眼金睛”
案例回放:
2011年4月,廈門東渡檢驗檢疫局對一批來自韓國、品名為襯衣的貨物進行外觀檢驗時,檢驗人員敏銳地發現其中12件襯衣,明顯有污漬,磨損,領口及袖口起毛等。經對該批貨物進行逐件檢驗后,發現共有78件襯衣存在上述缺陷,疑為舊服裝。據貨主稱該批貨物系國外品牌服裝的尾貨、庫存貨以及零售店里的試穿樣,進口后將作為中高檔服裝在國內銷售。貨主在韓國收購時也進行了檢驗,但未發現存在問題,沒想到在廈門口岸被檢驗檢疫人員“火眼金睛”檢出了。東渡局為此第一時間出具了檢驗不合格證書,幫助貨主向國外索賠,并監督貨主將檢出的舊服裝進行銷毀。
專家解讀:
我國有關部門嚴令禁止進口、出售進口舊服裝,有些舊服裝雖經洗滌熨燙加工,仍是傳染疾病的污染源,穿著以后,會使人感染各種皮膚病或其他疾病。有些病菌存在引發大面積疫情的嚴重危險,危及人類健康。廈門檢驗檢疫部門提醒廣大消費者,千萬不要購買這些非法入境的舊服裝,不要因貪圖便宜而被染上疾病甚至喪失生命。
8.染“綠”毒飼料退運沒商量
案例回放:
2011年6月廈門東渡檢驗檢疫局連續從三批進口“配合蝦苗飼料”中檢測出孔雀石綠、鎘含量超標,共8072件、60噸,其中孔雀石綠含量從0.6至11.8ppb不等。東渡局及時出具衛生證書和退運處理通知書,監督對貨物做退運處理。質檢總局據此向全國各口岸發出預警通報,防止有毒“配合飼料”進入大陸。
專家解讀:
孔雀石綠既是殺真菌劑,又是染料,易溶于水,溶液呈藍綠色。研究結果表明,孔雀石綠具有高毒素、高殘留和致癌、致畸、致突變等副作用。我國于2002年5月將孔雀石綠列入《食品動物禁用的獸藥及其化合物清單》中,禁止用于所有食品動物。
許多研究報道表明,進食少量的鎘便可能引發嚴重的中毒癥狀。世界衛生組織確定鎘為優先研究的食品污染物,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提出12種具有全球性意義的危險化學物質,鎘被列為首位。水中生物對鎘有較強的富集能力,如魚類可富集1000至1萬倍的鎘。我國的漁用“配合飼料”衛生指標要求:海水魚類、蝦類“配合飼料”鎘含量不能超過3.0mg/kg,其他漁用“配合飼料”的鎘含量不能超過0.5mg/kg。
9、垃圾焚化爐不合格遭“回爐”
案例回放:
2011年5月,廈門檢驗檢疫局在對日本進口的一套垃圾焚化爐進行現場查驗時,發現該貨物在安全、環保方面不符合我國法律法規及技術規范的強制性要求,既無安全防護措施和必要的警示標記,也缺少銘牌標識、說明書和操作手冊等相關產品信息,爐內甚至夾帶工業垃圾。廈門局當即幫助聯系有資質的環保單位對焚化爐內的工業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并督促制造廠商對其進行徹底的技術整改,對整改實施全程跟蹤驗證,確保生產安全。
專家解讀:
進口貨物的安全、衛生、環保等方面質量狀況,一直是各級檢驗檢疫機構監管把關重點環節。在我國境內銷售、使用的進口貨物必須符合我國技術規范的強制性要求,主要包括安全、衛生、環保等項目。因此,進口商在進口國外產品時,應重點關注產品是否符合我國安全、衛生、環保等要求。
10、進口煤炭太“水”遭索賠
案例回放:
2012年2月9日,廈門檢驗檢疫局在檢驗一批從印度尼西亞運抵漳州口岸的動力煤時,發現了混裝跡象:分層明顯,水分含量高,粘度大,卸煤機及輸送皮帶不時出現堵塞現象。經檢驗,判斷該船煤炭可能嚴重不合格。該局所屬漳州局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會同廠方代表協商后決定暫停卸貨。隨后,實驗室檢測結果證實,該批煤炭全水分高達28.12%,高出合同規定限值10.12個百分點;收到基高位發熱量為每千克4423千卡,比合同規定的限值5600千卡低了1177千卡。鐵的事實面前,供貨方不得不同意停卸退運。此舉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452.52萬美元。
專家解讀:
在國際資源市場處于賣方市場的大環境下,進口企業海外煤炭采購常常以裝貨港第三方檢驗報告為結算依據,從而令自己在不合格索賠談判中處于不利地位。檢驗檢疫部門建議:收貨企業在簽訂合同中應爭取規避以裝貨港檢驗報告為結算依據的條款,增加以到貨口岸檢驗檢疫部門檢驗結果為結算依據的到貨檢驗條款,以更好地維護自身利益。
(廈門檢驗檢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