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全國最大規模的標準化良好農業規范果蔬生產基地在國家戰略之一“沈陽經濟區”建成。在法庫縣、遼中縣養士堡子鄉兩個地區,經營方圓60萬畝的水果蔬菜出口示范區基地的農民拿著手中的“小蘋果”,綻開了幸福的笑容。
“我們一定要象山東一樣,熱火朝天地干起來。” 遼寧省省長陳政高在遼寧檢驗檢疫局探索創新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模式,努力提升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工作上批示。與此同時,遼寧省副省長邴志剛也做出批示,“遼寧檢驗檢疫局、商務廳要積極配合省農委抓好農產品出口工作”。
如今,在檢驗檢疫部門的支持下,水果出口貿易已成為遼寧建設果業經濟強省,促進“三農”增效增收的新途徑。農民為了改變農村面貌,正在向著現代化大農業目標,掀起一場農業集群化生產的大變革。
科學:打造“無邊”示范園
如今,依托“公司+標準+基地+農戶”的基本模式,大連瓦房店東馬屯“小國光”“紅富士”蘋果主打“農業標準化”的王牌,按照“有機果園”國際標準建設的7500畝蘋果產業園掩映在青山綠水之中,統一套袋的蘋果掛滿枝頭。
年初,遼寧蘋果出口貿易遭遇了“價高、量少、質差”的困難和難題,局黨組聞風而動,訪政府、問基層、下企業、盯項目,深入口岸、深入企業、深入果園,積極幫扶企業提升出口水果質量安全水平。
實行“統一技術、統一培訓、統一生產管理、統一病蟲防控、統一標準、統一質量、統一商標、統一包裝、統一儲藏、統一銷售、分戶管理”的“十統一分”使這個示范區的農業標準化覆蓋率達90%以上,平均每戶農民年增收3000元,全村年增收750萬元。檢驗檢疫部門科學的管理,成為遼寧打造“無邊”示范園的引擎。
“這是我們對‘十二字’方針的具體落實,也是我們“為民服務、創先爭優”活動的成效之一。”遼寧檢驗檢疫局局長、黨組書記崔茂森向記者介紹說。
針對:實現水果出口質量安全
2011年,遼寧蘋果已經出口到世界上各個角落。包括蘋果、草莓、藍莓、樹莓等水果相繼出口到俄羅斯、荷蘭、西班牙、加拿大、馬來西亞、孟加拉、斯里蘭卡、泰國、印度尼西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水果10萬噸以上,創匯近7000萬美元。
經過2年的不懈努力,遼寧檢驗檢疫局最終促成了出口蘋果企業通過了加拿大食品檢驗局的嚴格審核,準許輸往加拿大。一個個貿易壁壘被成功破解,又一個國際市場為遼寧蘋果敞開大門。
在大力推動出口水果區域化管理和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中,該局出臺了扶持企業的具體22項措施,對出口水果企業做出6項服務承諾。采取質量服務“進基地、進企業、進車間、進實驗室”等措施,指導企業按照進口國標準組織生產,提升了出口水果質量。
有效:打造服務區域發展的新標桿
為加強政策扶持,該局有針對性地加強與政府相關部門的密切合作,全力支持外向型農業經濟發展。同地方政府在出口農產品源頭管理方面建立了合作機制,簽署了一系列出口水果合作協議。
為打開遼寧果蔬輸俄的大門,攜手黑龍江檢驗檢疫局簽署《關于遼寧輸俄水果蔬菜檢驗檢疫合作備忘錄》。
為促進六省區域協調發展,助力農產品產業鏈升級,與冀晉蒙豫陜檢驗檢疫部門建立戰略聯盟,簽署《冀晉蒙遼豫陜檢驗檢疫快速通關合作備忘錄》。
遼寧檢驗檢疫局的做法得到遼寧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和支持,沈陽市委書記曾維專門作了批示“感謝檢驗檢疫局為推動農產品出口,發展縣域經濟所做的工作”。沈陽市政府向沈陽檢驗檢疫局頒發了“對外開放特殊貢獻獎”。
2012年,支樹平提出了“更加主動、樹立信心”的要求。他要求2012年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繼續深入貫徹“十二字方針”,主動抓好食品質量的提升,抓好食品安全的監管,抓好食品產業發展的服務,抓好食品安全保障能力的建設。
如今,在沈陽60萬畝出口果蔬示范基地,由檢驗檢疫部門制定的《出口蔬菜水果區域化基地質量安全控制規范》已成為地方標準。示范區內注冊蔬菜水果品種達36個,果蔬出口額年均增幅達3億元人民幣,出口附加值平均達60%~70%,帶動6.7萬農戶就業,帶動加工、運輸、貯藏、零工等從業人員10萬余人,掀起了一場掀起熱火朝天的大農業變革。
顯然,遼寧蘋果產業的“點”已經在檢驗檢疫部門的幫扶中,放大了示范效應,勢必帶動整個遼寧農業產業集群化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