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0日,由云南省科技廳組織的“云南邊境傳染病和動植物疫情疫病聯防聯控‘3+1’防線體系建設理論研究與應用”評審會在昆明舉行。云南省科技廳關鼎祿副廳長到會指導。中國工程院院士、云南農業大學校長朱有勇;云南省政府研究室研究員、副主任李堅;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副院長陳洪;云南省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員、副主任梁寧源;遼寧檢驗檢疫局研究員、副局長孫穎杰;廣東云浮檢驗檢疫局副主任醫師、局長胡龍飛;云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導、院長崔運武;云南省疾控中心主任醫師、主任陸林8位省內外知名專家參加評審。云南檢驗檢疫局局長范國珍、副局長但國義、姜鶴、徐自忠及課題組成員參加會議。
評審委員會通過對云南檢驗檢疫局提交材料認真審查、觀看DVD匯報片、聽取匯報,并進行了質詢,經過充分討論,形成了如下評審意見:該成果針對陸路邊境疫情疫病防控這一世界性難題和傳統管理模式的缺陷,結合云南邊境實際,在國內外率先提出了云南邊境地區傳染病和動植物疫情疫病聯防聯控“3+1”防線體系建設的新理念。構建了“政府主導、分工負責、部門聯動、國際合作”的管理體系,建立了“聯、防、控”為核心的“3+1”防線技術體系。通過大范圍推廣應用,產生了顯著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
該成果的主要創新:一是理論創新。該成果為國家和各級政府決策提供了有效支撐,被國務院《關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設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意見》、《云南省政府工作報告》(2012年);國家質檢總局《關于推廣口岸衛生檢疫查驗和傳染病防控典型工作模式的通知》等國家和地方政府部門的文件采用。二是管理機制創新。國家質檢總局與云南省人民政府合作、云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與州市人民政府和省級相關部門以及周邊國家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合作、口岸檢驗檢疫機構與所在地政府及相關部門合作,簽署了120個合作備忘錄,在境內外設置1121個疫情監測點,構建了多層次、多領域聯防聯控合作機制。三是技術體系創新。深入研究了疫病檢測方法和檢測標準,出版了6部專著、獲得了3項國家專利,制定了8項國家和行業標準,發表了相關學術論文50篇,為邊境地區疫情疫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推廣應用的實踐檢驗了該創新理論,每年避免和挽回了近百億元人民幣的經濟損失,產生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該成果提供的技術資料詳實規范,數據完整可靠,研究結論科學合理,經查新,成果屬自主創新,擁有獨立知識產權,并通過三年的推廣應用。該成果總體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評審委員會一致同意通過評審。同時專家建議進一步梳理相關材料,更加突出核心內容;進一步在其他相關領域推廣應用。
云南省科技廳關鼎祿副廳長對云南檢驗檢疫局有效運行“3+1”防線體系建設,并通過科技創新,填補陸路邊境疫情疫病防控空白,保護了云南生態安全、農業安全、人身健康安全所取得的成績表示祝賀和感謝。他說,專家評定客觀公正、實事求是,通過創新,云南檢驗檢疫局培養了大批人才,而且做了大量的科普工作,尤其在邊境地區,通過群防群控,社會廣泛參與,提高了邊境老百姓的科技素質,同時為云南防災減災開辟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值得總結和肯定!3+1”防線體系建設前景光明,并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此次評審邀請了涉及管理、技術、政策方面的專家,規格高,專業廣,通過領導和專家的指點和點評,為云南局做好下一步工作提供了方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