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在2011年度全市執法部門政風行風測評中位列第六名,再次被市政府表彰為政風行風建設先進單位。為打造“微笑窗口、貼心窗口、陽光窗口、質量窗口”的質監文化品牌,樹立質監部門剛正廉明的依法行政形象、科學權威的技術執法形象、可親可近的人民質監形象,寶雞局以政風行風測評為契機,邊評邊改,以評促改,以評促建,按照“定整改組織、定分管領導、定整改責任、定整改內容、定整改時限”的“五定”原則,認真梳理和查擺在政風行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根源,制定了周密細致的整改方案,尤其是在去年相繼出臺的治庸問責、懲防并舉、創新機制和強力實施的如《禮品登記制度》、《工作規則》、《行政執法“全程說理、和諧執法”實施細則》、《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實施意見》等一系列監督舉措的基礎上,細化出臺了密織“行風網”的“六字”工作法——建、防、教、幫、督、究。
一是“建”——“建網+定責”,以責任樹政風。即,在部門全面推行十字網格化責任體系。縱向,制定了《反腐倡廉建設工作責任分工表》,建立由局主要領導到分管局領導到科室負責人到具體工作人員的縱向責任體系;橫向,修訂完善了黨風廉政和行風建設責任制,從6個方面37項具體涉及群眾辦事科室、單位負責人、分管領導、局主要領導的責任進行了具體劃分,夯實了廉政承諾責任體系。突出三個重點:一抓服務。開門抓行風,聘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市民代表擔任行風監督員,采取省內主流媒體報道以及單位門戶網站、《質量與安全》簡報、信息快報、“行風熱線”、12365舉報處置指揮系統、政府門戶網站、局長信箱、政務公開欄、征求意見函等多種方式,對優化發展服務承諾以及辦事程序、崗位職責、收費依據、收費標準等工作紀律、法律法規全面公開;對能在窗口即時辦結的行政許可、審批等服務事項,認真實行“一窗口受理、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涉及對上、對外協調的計量、標準、質量等質監職能事項,細化責任,全程服務,跟蹤問效,嚴抓落實。二抓效能。按照執法程序規范化、業務操作精細化、具體工作流程化的要求,在績效管理上,要求每個單位和部門對照年初提出的重點工作績效目標,定期督辦問效。在能績管理上,對干部職工實行效能化考核,并將測評結果運用到干部年度考核中。同時,及時制定和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大力推行效能提速、效能督辦和效能問責,對群眾辦理事件過程的整個環節,進行過程跟蹤,對于群眾的需求及時給予幫助答復,特別抓好三個環節,時限環節、質量環節、滿意環節。三抓落實。主要采取明察暗訪、跟蹤服務等形式,對系統各服務窗口、檢驗檢測機構等工作開展“庸、懶、散”專項效能監察整治活動,對個別違反工作紀律或存在服務效率低、服務意識淡的工作人員給予通報批評教育,提高群眾對質監工作的滿意率。
二是“防”——“預防+正風”,以預防正行風。即,一是強化監督。啟動風險防控工作機制,以崗位為著眼點,開展廉政及監管工作風險點排查,逐一查找各類廉政和監管風險點,及時制定整改防范措施,完善制度,防止行業不正之風問題發生反彈。二是突出教育。抓好宗旨、法紀、警示等教育活動,邀請紀委、檢察院等部門的同志對領導干部及執法、檢測和審批辦證等崗位人員做廉潔執法、黨風廉政、預防職務犯罪專題報告;與相關部門建立黨風廉政工作交流互動機制;組織集中觀看電教片、參加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圖片展、舉辦主題演講、領導講廉潔課、節假日廉潔教育、通報腐敗案件等形式,用當地發生的案例警示教育領導干部和重點崗位人員慎用權力,廉潔執法。三是規范執法。推進“首查整改告知”制度,實行“說理式”執法,不斷深化質監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的規范,積極開展“開門審案”,嚴格執行行政許可“審查、批準、監督”三分離制度,不斷提升部門依法行政水平。四是機制防腐。強化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與紀檢、監察、司法、公安等部門制定執法案件定期通報制度、重大案件備案制度、聯席會議制度、聯絡員制度,建立監管執法協作會議機制、食品安全重大信息通報機制、部門案件協查機制、聯合審查監督機制,案件線索執法聯動機制、食品企業信用分類信息通報機制、日常工作聯系機制,實現雙方工作聯合等方面的有效合作。五是注重糾風。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重、注重預防的方針,加大明查暗訪和監督抽查力度,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細化量化各單位關于責任制落實、廉政教育、廉政風險防范、作風建設、服務發展等方面涉及的“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執法人員行為“十不準、五公開”、“小金庫”清理、公務用車購置審批、工程招投標監督、“三公”經費公開等廉政建設工作的各項任務,做到行風政風建設讓人民群眾滿意,讓黨委、政府放心。
三是“教”——“培訓+教育”,以教育促自覺。即,培訓和約談。不間斷地開展不同崗位、不同層次、不同類別企業人員的知責履責、法律法規、業務技能、管理知識、質量管理和職業道德培訓,食品監管科和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科、稽查隊、培訓中心制定培訓計劃,有考評有記錄,做到“學、練、用”三個環節的有機結合。圍繞農資打假護農、“科技之春”解民憂、現場演示辨真偽、電臺直播話維權、執法打假維權益、地標宣傳促民富、品牌表彰促轉型、媒體宣傳掀高潮等形式,扎實開展執法打假、質檢服務、法制宣傳“三下鄉”活動,利用集中約談、專題約談、個別約談等形式,聽取和收集企業的意見建議,幫助企業解決轉型發展中面臨的難題。同時,鼓勵企業通過名牌和質量獎的爭創,提升質量管理水平,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意識,實現“寶雞質量”的整體提升。
四是“幫”——“指導+示范”,以幫扶促規范。即,現場指導和樣板引路相結合。深入企業一線,現場幫助企業進行生產工藝的規劃,生產設備配備,幫助建立化驗室,完善檢驗能力,幫助建立ISO9000認證、HACCP認證、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標準化建設等質量管理體系,建立食品安全專家咨詢熱線,針對整個行業的規范目標,組織現場會、推進會,持續改進企業產品品質,加強企業質量誠信體系建設,通過幫扶促自立,樹立樣板,示范引導。
五是“督”——“督導+考核”,以監督促自律。即,開展對企業行為和產品的雙監督。建立啟動質量信用信息平臺,完善企業質量檔案,依法發布相關監督抽查結果等質量信用信息,實現信用分類評價。利用日常監督檢查,重點監督過程管理記錄的執行情況,開展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督檢驗,通過檢驗數據及時發現問題。不間斷地對從業人員進行能力監督,至少每年組織一次比對、考核,每季至少組織一次督查督辦,對發現的風險采取現場解決、專項解決、督辦解決、限期解決、專人解決,促進企業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
六是“究”——“追究+化解”,以嚴管促誠信。即,事前糾正,針對淺性、顯性產品質量風險,在未形成問題前,問題產品未出廠之前發現并化解。追究措施分為以下四級,一級:強制培訓;二級:責令限期改正;三級:責令停產整頓;四級:進行不良記錄企業公示和不良個人通報。(郭宏偉)
郭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