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風沙共舞
——新疆檢驗檢疫工作人員口岸現場查驗見聞
■李 斌 彭敬信
題記
“2012年3月30日,西域輕工基地及邊疆賓館二類口岸庫區檢驗出境貨物65批,1950噸,貨值3250萬元人民幣,監管出境貨車65輛,全部檢驗合格。”新疆檢驗檢疫局現場查驗處口岸檢驗監管科工作人員在工作日記中這樣寫道。
這是一頁看似尋常的工作記錄,然而,尋常的背后卻有不尋常的故事。
這一天,現場查驗處口岸檢驗監管科的同志像往常一樣,9點30分準時從新疆檢驗檢疫局辦公大樓出發,前往烏魯木齊市天山區大灣鄉西域輕工基地和延安路邊疆賓館二類口岸檢驗檢疫監管區開展工作。盡管烏魯木齊氣象臺昨日已發布大風橙色預警,當日將有6~7級大風,但一路上的情景還是讓人出乎意料:沿途路邊樹梢上掛滿垃圾袋,碎紙片在大風中狂飛,隔離柵欄、路標被翻倒在路中央……
9點50分,運送檢驗檢疫人員的面包車停靠在口岸檢驗檢疫監管庫區辦公樓下,工作人員一下車就被狂風刮得睜不開眼,喘不過氣,邁不開步子,踉蹌著退回車里。大家明白,監管庫區距南郊風口近,市里六七級的大風到這里就成了十級大風。對于常年穿行在風霜雨雪的庫區檢驗檢疫人,飛沙走石并不可怕,威脅最大的是出境貨物檢驗檢疫監管庫區周圍樓群的高空墜物,被狂風撕扯成碎片狀的鐵皮以及高空搖擺的塔吊,在嘶鳴狂嘯的風中隨時可能襲擊著人們。砸爛的汽車、損壞的高樓外墻、倒掉的巨型廣告牌隨處可見,讓人觸目驚心。這是一個災害性的天氣,露天作業充滿危險!
但這又是一周工作日的最后一天(星期五),二類口岸在這一天最為繁忙,出境貨物量最集中,出境貨車都在趕時間,搶在雙休日前辦理完畢出境業務。是延遲半天查驗,還是等風勢小了再奔庫區?窗外風聲似雷霆萬鈞,“叮叮咚咚”不斷傳來墜落物與墻壁的撞擊聲,庫區被狂嘯的大風與飛沙走石包裹著。二類口岸報檢大廳此時人頭攢動,報檢員們排隊等待報檢查驗。看看窗外肆虐的狂風,再望望報檢員一雙雙焦急而期待的眼神,口岸檢驗監管科科長艾力立即撥通正在新疆局通關業務處參加業務協調會的分管處領導周巖的電話,將有關情況作了匯報。周巖說:“今天是周五,貨量大、任務重,不能因天氣不好影響正常的檢驗檢疫業務;但同時你們也要注意安全!”“大家注意安全!走!”艾力毫不猶豫地帶領4名工作人員大步向庫區跑去。
西域輕工基地檢驗檢疫監管區面積10.8萬平方米,監管倉庫312間,從所到查驗的10號庫到312號倉儲庫房,遍布庫區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大風刮得他們舉步維艱,不斷地被風阻攔著道路,前進幾步被風推著倒退幾步,再前進再倒退,猶如在波濤滾滾的河水里逆水行舟,還要注意周圍的情況……
庫房里,滿心焦慮的貨運代理人正翹首盼望著,一邊抱怨這囂張的大風給自己帶來的經濟損失,一邊又在擔憂:庫房大門被風刮壞了半扇,半堵墻也在搖搖晃晃,在這么可怕的大風中,“國檢人員”能來么?
當手挽手的一堵人墻出現在他面前時,這位貨運代理人不停地說:“謝謝你們了,和俄國人的生意本來就不好做,又遇上壞天氣讓人走不成貨,可把我愁壞了。你們真是替企業著想,知道企業不容易呀!”
西域輕工基地二類口岸是目前疆內占地面積最大,出口貨物量最大,面向獨聯體市場的專業外貿出口基地。出境貨物倉儲庫區距烏魯木齊紅雁池水庫約6公里,由于庫區的地理位置位于受大風影響最重的紅雁池地區,庫區的小氣候常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無風土三寸,起風三尺土。”口岸檢驗監管科的同志們就是在這樣一個遠離城區,呼吸著塵土與汽車尾氣的庫區里,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在冰雪嚴寒里穿行,在風雨泥濘中磨練,在炎炎烈日下揮汗操作。
在這種惡劣的天氣里,新情況不斷出現: 3位不法商人憑借自以為高明的頭腦,聞“風”而動,在監管庫房內儲存藏匿3批、5噸、貨值6萬元的假冒貨物企圖逃檢,品種涉及假冒油漆、假冒運動鞋、無證兒童玩具。但他們沒有逃脫檢驗檢疫人員的火眼金睛,在鐵的事實面前,不法商人沮喪的低下了頭。
這一天,現場查驗處口岸檢驗監管科的同志手挽手、肩并肩,被大風刮倒了再爬起來,這堵不屈不撓的人墻經過幾個小時與肆虐囂張大風的搏斗,終于把整個庫區的出境貨物、出境貨車查驗核對完畢。
像這種與風共舞的日子,在飛沙走石中工作的場景,現場查驗處口岸檢驗監管科在二類口岸已經經歷過多少次了。這樣的一天對他們來說既是特別的,也是普通的。
相關鏈接
3月30日一場大風天氣肆虐烏魯木齊,根據烏市氣象臺的監測,城區平均風力達到8級,瞬時最大風速達到10級大風的標準,風力風速均超過新疆著名“老風口”。紅雁池瞬時最大風速“臺風級”。紅雁池一帶的平均風力為10級,瞬時最大風速相當于12級,達到臺風標準。據不完全統計,大風造成73人受傷;警方介紹,大風致3人不幸死亡。《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