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王力平 記者孫 圓)前不久,山西省質監局公布了對炒貨及堅果制品等7類食品的抽查結果。
據了解,本次共對太原、大同、朔州、呂梁、晉中、臨汾、長治、晉城、運城9個地區的炒貨及堅果制品質量進行了監督抽查,共抽查了37家生產企業的37個批次的炒貨及堅果制品,合格32個批次,抽樣合格率為86.49%。不合格5個批次,不合格項目為霉菌、菌落總數、大腸菌群、酸價和過氧化值。
霉菌、菌落總數、大腸菌群都是衡量食品受污染程度的指標,也是評價食品衛生質量的重要指標,長期過量食用微生物超標的食品會給人體健康帶來影響。造成微生物指標超標的主要原因是生產環境衛生、個人衛生、包裝材料衛生等環節不達標所致;酸價是脂肪中游離脂肪酸含量的標志,酸價越小,說明油脂質量越好,新鮮度和炒制程度越好;過氧化值是表示油脂和脂肪酸等被氧化程度的一個指標,是衡量油脂酸敗的程度,導致過氧化值超標的主要原因是炒貨及堅果制品久放,使油脂酸敗所致,過氧化值越高其酸敗就越厲害,對人體健康會產生不良影響!吨袊|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