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嚴峻的外貿形勢下,廈門檢驗檢疫局深入貫徹總局“十二字”工作方針和局省合作備忘錄精神,切實落實中央、省市和總局已出臺的惠企政策,采取一系列措施幫扶企業渡過難關。5月18日,福建省省長蘇樹林在廈門局呈報的《關于應對嚴峻外貿形勢有關即行措施的報告》上作出重要批示:“廈門檢驗檢疫局創新管理、便利通關,主動作為,優化服務,針對外貿嚴峻形勢制定即行政策,有力地支持了福建經濟社會發展,感謝廈門局同志的不懈努力!
就在兩天前,副省長倪岳峰也批示肯定廈門局“主動為企業服務,成效顯著。希望繼續努力,助企業渡過難關”
今年來,廈門局加強調研,專項攻關,局領導親自帶隊分六組深入企業、深入一線,力爭在破解制約外貿發展的重點領域、重點項目問題上取得實質性成果,指導檢驗檢疫工作實踐、形成服務外貿長效機制。
該局深挖潛能,著力推進開放型環境建設,擴大銅精礦等大宗資源性、菜籽油等民生類商品進口;支持廈門打造福建省最大的進口葡萄酒集散中心,支持周邊地區通過廈門引進國外肉類產品;幫助石化、汽車等重點工業工程項目提高質量把關能力;著力支持“五大戰役”重點工程建設,爭取政策擴大“項目管理”模式覆蓋面,用活政策,最大限度減少企業檢驗檢疫成本。今年前4個月累計為企業節省各項成本3億多元,全年有望為企業減負增效達14億元。
為推進口岸通關便利化工程建設,該局以信息化手段創新監管模式,率先實現進出口企業(產品)100%“電子監管”,并著力推動電子監管在福建全省推廣。目前,福建省已率先全國并成為全國惟一實現電子監管全覆蓋省份。該局還著力推進條塊協作工程建設,與廈門海關、海事、港口管理和邊檢等口岸部門共同推進“兩個平臺”建設,推進口岸大通關無縫合作;持續落實分類管理、綠色通道等措施,率先全國探索進口食品分類管理,合理利用檢測資源、助力進口檢測減負。
地處對臺前沿,廈門局大膽先行先試,該局率先建立水果、甲魚卵等安全管理追溯體系,對經追溯確認符合檢疫檢驗要求的農產品,實施便捷檢疫檢驗措施;鞏固并深化兩岸檢測比對成果,探索以兩岸區域性重點實驗室為基地的合作交流機制;率先開展臺灣進口產品分類管理,適時采信兩岸民間認證機構相關證書;加快海峽兩岸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研究,有力推動了兩岸經貿合作深入發展。(洪鈞)
洪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