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由省國境安全檢驗檢疫科技創新服務平臺主辦的“農產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國際交流會在杭州舉行。浙江檢驗檢疫局閻震局長、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王大寧副主任、國家質檢總局科技司裴曉穎副司長、浙江省科技廳丁康生副廳長、浙江檢驗檢疫局俞一江副局長、芬蘭FDA官員Kimmo Peltonen教授以及總局、省科技廳相關部門的領導和有關專家出席會議。全省40多家食品企業的質量負責人參加此次會議。
省國境安全檢驗檢疫科技創新服務平臺(以下簡稱國境平臺)是由浙江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以下簡稱省局)牽頭建設、浙江省檢驗檢疫科學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省檢科院)承建的浙江省基礎條件平臺,國境平臺始建于2006年。2012年國境平臺“農產品中有毒有害殘留物快速檢測技術”項目獲得浙江省科技廳的肯定和支持,已經被列為2012年度 28個平臺成果推廣轉化項目之一,首期經費70萬元。根據項目實施方案,國境平臺將近五年以來完成的12項相關科技成果、2項國家標準、10項行業標準和11項發明專利整合成農產品快速檢測技術科研成果,內容涉及水產品、蜂產品和畜產品等農產品中獸藥、激素和生物毒素殘留物快速檢測等。
此次交流會就是在我省農產品出口困難之際及時召開的,為農產品出口下了一場及時雨。此次會議規格高、議題深度強、成果質量高。交流會上,國家認監委王大寧副主任,芬蘭FDA官員Kimmo Peltonen教授,華南農業大學獸醫藥理學與毒理學博士研究生導師曾振靈教授,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方維煥教授,全國質量監管重點產品檢驗方法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食品檢驗方法專業工作五組(TC374/WG11)副組長張明洲教授等分別發表主題演講。
通過此次交流會,讓相關企業和監管部門了解國內外對于農產品中有毒有害殘留的要求及相關的法規,幫助企業掌握這些殘留物的快速檢測方法,并應用到農產品種植/養殖、原料收購、加工等多個環節,以提高出口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從而減少企業經濟的成本,提升經濟效益。這對改善浙江省乃至我國的農產品安全問題,拉動浙江農產品出口和保證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具有重大的現實和戰略意義。
省檢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