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生產加工環節道德規范,誠信缺失的問題十分突出。針對道德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湖北省南漳縣質監局堅持教育引導與制度規范相結合、打假治劣與扶優扶強相結合,不斷創新監管方式,提升生產加工環節道德水準。
一、引導行業自律,建立信用監管機制
一是突出重點,引入道德行業監管理念。將食品、建材、農資等涉及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危及公眾生命和財產安全行業納入道德行業重點監管,把食品中摻雜使假、使用有毒有害物質、建材偷工減料和農資中假冒偽劣作為重點監管環節,從道德層面上解決破解社會關注的突出問題。二是加強宣傳,落實企業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對轄區61家食品生產加工企業下達質監工作建議(提醒)書,督促126家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簽訂食品安全承諾書,督促涉證企業提高自檢能力和水平,對不具備檢驗能力的企業,與法定檢驗機構簽訂118份委檢協議,嚴把產品出廠關。三是加快質量誠信體系建設。在組織機構代碼實名制基礎上,建立生產加工企業電子檔案,完善失信企業“黑名單”制度,對于在定期檢驗和監督檢查中發現的一般性質量問題,按照質量后處理要求,督促企業及時整改,惡意摻雜使假、使用有毒有害物質等行為依法予以嚴懲,聯合新聞部門將其違法行為在當地新聞媒體曝光,并將其列入“黑名單”進行跟蹤監管。
二、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彰顯公平正義
一是加強內部溝通與配合,真正發揮好“一主多協”監管體制的作用。既要堅持政事分離、查處分離、監檢分離原則,各行其事、各司其責,又要強化內部銜接、整體聯動,不斷完善業務管理軟件的運用,用科技手段規范內部運行機制,按照“決策、執行、檢查、督辦、改進”這條工作責任鏈,強化過程監督,消除監管死角,堵塞監管漏洞,履行監管職責,從根本上解決技術機構檢驗檢測效率和質量不高、監管機構大包大攬以收代管、稽查機構監管促動作用難以發揮等問題。二是以解決道德領域突出問題為契機,大力開展專項治理活動。今年,先后開展了農資、建材、食品等專項整治行動。在農資打假下鄉活動中,以歷年監督抽查不合格的生產、銷售企業為重點對象,嚴厲查處無證生產、摻雜使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不合格品充合格品及虛假標識、標注等違法行為,出動執法人員120人次,深入9個鄉鎮,檢查農資經銷店33家,督察農資生產企業2家,立案5起。在建材專項整治中,為切實整頓建材市場,保障建筑工程質量,該局對全縣建材經銷商及建筑工地進行檢查,對檢查中發現的涉嫌無生產許可證、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的水泥、鋼筋等建材產品,追查其來源。截止目前,共出動執法人員23人次,檢查建材經銷商7家,責令整改4家。食品專項整治中,對6家白酒和6家純凈水生產企業進行了抽檢,共抽取樣品11批次。同時,以全縣187家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白酒、大米、掛面、植物油、糕點、純凈水、肉制品等食品為重點,開展了區域整治和監督抽查工作,并按照 “四個必須,五不放過”的原則,對違法問題進行了嚴肅處理。
三、扶優扶強,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打擊只是手段,規范才是目的,該局把生產優質產品、道德高尚產品作為監管工作的落腳點,在嚴厲打擊的同時,扶優扶強,提高全縣整體質量水平。一是與國內知名品牌開展聯合打假。2009年1月聯合石花酒業公司和白云邊酒業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開展了白酒打假行動,共查獲假演義系列酒37件,假石花系列酒17件,涉案金額1萬多元,執法人員對假酒進行了沒收,并以此為線索正在調查制假窩點,加大查處力度,讓假酒無處藏身。二是扶持本地特色產業做大做強。茶葉是南漳支柱產業之一,南漳縣有茶葉生產單位10多家,今年已幫助8家茶葉生產企業取得生產許可證。針對生產許可證工作特點和企業的需求,該局對企業實行貼近式服務,積極為企業排擾解難,幫助他們做大做強。如南漳縣東鞏龍泉觀茶廠,為幫助企業順利取得生產許可證,該局工作人員到企業指導10多趟。從辦證咨詢、廠房與實驗室設計改造、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建設、檢驗人員培訓、計量器具檢定等進行幫扶,減少他們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的浪費。經過2個月的努力,5月份該企業順利通過驗收。三是積極爭創名牌產品。南漳現有湖北珍珠酒業、湖北梅園米業、湖北華海紙業公司3家湖北名牌企業。今年,該局對《南漳縣名牌培育和發展規劃》進行重新修訂,進一步明確名牌工作的目標和要求。局領導帶領各科室負責人走訪企業100多家,調研企業在創牌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一對一指導服務。經過調研,確定有創牌意向的企業3家,并將襄樊市陶盛陶瓷建筑有限公司列入2012年湖北名牌產品評價目錄,進行重點幫扶和培育,現已將該企業有關申報材料報市局備案。(戴德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