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臨江市積極引導硅藻土資源產業開發利用向高科技化品牌化發展
讓特色產業走向高精尖
□ 張 平 本報記者 鄭建玲
“我市硅藻土資源以儲量大、品質好而聞名,其儲量僅次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硅藻土礦,是亞洲唯一可以直接生產加工助濾劑的礦種。近年來,為了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品牌優勢,引導硅藻土特色產業走向高精尖,我市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促進了其可持續發展,并因此被中國非金屬礦工業協會授予‘中國硅藻土(工業)城’。”日前,吉林臨江市委常委孫和平接受記者采訪時,就該市如何幫扶硅藻土特色產業良性發展如是說。
臨江市位于長白山西麓、鴨綠江中上游,這里硅藻土資源極為豐富,已探明儲量7000余萬噸,保有地質儲量兩億噸以上,占全國儲量的54.8%;加上中低品位資源,遠景儲量在6億噸以上,居亞洲首位,品位世界第一。臨江市現有企業年開采硅藻土原土量為50萬噸,按照該市已探明儲量和現有企業生產規模,可開采350年。目前,臨江市硅藻土產業主要以異味過濾、作為醫藥用填料載體、硅藻土和去甲醛新型復合材料的研發和生產為主。2011年,臨江市硅藻土生產企業實現產值3.93億元,占全市財政收入的70%,硅藻土產業已成為該市經濟的支撐和重要增長極。
孫和平介紹說,為了使本地硅藻土資源得到有效、集約開發,使其走上產業化、規模化和品牌化的發展之路,2006年以來,臨江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大力發展硅藻土新材料產品的發展戰略,并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促進了硅藻土產業快速發展。首先,該市于2006年年底經吉林省政府批準,建立了硅藻土工業園區。該工業園區規劃面積達12平方公里,先后投資2.3億元,現已成為國內硅藻土勘探、開發、利用的重要基地。其次,鼓勵本地以寶健公司等為代表的龍頭企業,加強與中國礦業大學等國內研究機構的合作,并引導它們與美國、韓國、新加坡、日本等國企業建立投資、研發合作關系,加強硅藻土復合材料的研發,現已面市了甲醛去除劑等10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成果。第三,多措并舉,逐步掌握硅藻土產業標準話語權。2010年,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臨江市組織召開了中國硅藻土產業發展高峰論壇;2011年,該市啟動了國家級硅藻土檢測中心和吉林省省級硅藻土研究所建設,并通過努力和協商,讓吉林省硅藻土助濾劑研究所和中國輕工總會硅藻土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落戶該市。目前,臨江市已建立了由國內百余名從事硅藻土及相關產品研發的專家庫,初步建立了政府、企業和科研單位“三位一體”的技術創新格局。值得一提的是,臨江市還把鼓勵發展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和硅藻土資源綜合開發利用項目放到了重要位置,對單純生產助濾劑(只利用一級土)的項目不予審批,項目總投資3000萬元以下、非新技術、新產品和高附加值的項目不允許建設,此舉為引進戰略合作伙伴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悉,在促進硅藻土產業發展的過程中,臨江市質監局根據市委、市政府的戰略部署,以質量興市為抓手,深入硅藻土生產企業了解相關情況,并在標準執行、質量管理提升、檢測手段完善等方面給企業提供具體的幫助。該局局長吳雪松說,目前,該局已將寶健公司、圣邁硅藻泥功能材料公司等優勢企業作為名牌培育的重點。同時,該局還針對企業對已出臺的《硅藻土助濾劑》國家標準在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積極向有關部門反映,使按標生產能貫徹到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
孫和平表示,隨著全球市場對節能、環保產品要求的不斷提高,硅藻土在去甲醛污染等方面的優勢將被越來越看好,其應用領域和開發前景將更加廣闊。臨江市將以此為契機,通過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等舉措,使本地硅藻土產業發展更上一層樓。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