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 圓
陜西商洛地區是著名的核桃之鄉,年產量為全國第一。商洛核桃仁以口感油香味濃、色澤白黃如玉、營養價值高,頗受國外市場的歡迎,核桃仁出口量占全國1/3。核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對人體有較高的保健作用。
商洛地處秦嶺山區,居豫、鄂、陜3省交界處,群山交錯,是個“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方。但山多而不巉峻危聳,水豐而無激浪湍流。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熱,光照充足,雨量適中,土地肥沃,亞熱帶與暖溫帶氣候相兼并存,南北方植物同生共濟。商洛山區一帶的氣候、雨水、土壤最適宜于核桃的生長,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加上山區農民的勤勞純樸,使商洛成為久負盛名的“核桃之鄉”。該市核桃種植面積近10萬公頃,年產2萬噸,以地區計算,產量居全國第一,已成為全國有名的核桃生產基地。
商洛核桃,歷史悠久。據《洛南縣志》記載,早在1000多年前的漢代,就為當地百姓辛勤種植。唐代已是“果之甚者,莫如核桃”。北宋《本草衍義》中記有:“核桃風發,陜、洛之間甚多”。《直隸商州志》也有:“商洛果之最甚者,無如核桃”的記述。可見其歷史之久遠了。核桃,外形似桃,食用其核仁,故名。古名胡桃、羌桃。相傳原產于伊朗和阿富汗。公元前3世紀,晉代張華所著《博物志》和《名醫別錄》等古籍中云:“此果出羌胡,漢時張騫使西域,始得種還,植秦中,漸及東土,故名之”。羌胡,即今青海、新疆一帶。可見,我國西北是核桃的原產地之一。張騫是第一個將核桃引入中原的人,然而京都長安并不適宜核桃生長發育,后來便流散到商洛山中。豈知,核桃卻“因禍得福”,尋到了“安家落戶”的寶地,其在商洛分布之廣,株數之多,產量之巨,品質之優,品種、品系之豐富,甲于全省,冠于全國。正如民謠所道:“核桃坡,核桃溝,核桃砭,核桃路,漫山遍野核桃樹,核桃累累碰人頭”。《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