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圍繞服務“四個襄陽建設”和“襄州爭進全省十強、比拼全國百強”的宏偉經濟目標,以實施“質量興區、名牌興企”戰略為載體,以科學監管為手段,以突出能力建設為支撐,不斷完善“一主多協”運行體制,扎實推進“喜迎十八大、爭創新業績、推進新跨越”主題實踐的各項活動,使服務經濟和企業的能力上了新臺階,履行職責的重點工作實現了新突破。
襄州區域經濟連續2年進入全省縣域經濟第一方陣,進入全省縣域經濟十三強;連續2年在襄陽市各縣(市)區縣域經濟排名第一。全區工業園區建設飛速擴張,特別是食品、汽配、紡織、建材彰顯區域發展特色。為此,該局牢牢抓住區域經濟良好發展的戰略機遇,統籌服務經濟與事業發展結合點,積極探索加強質監能力建設工作,在服務經濟中謀求事業發展,在事業發展中促進服務經濟工作,不斷提升質監社會地位。
——緊跟政府工作中心,推進質量興區、名牌興企戰略。
該區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品牌興區工作。2011年區委對全區農業品牌發展工作進行了重點調研,區政府出臺了新的獎勵激勵辦法。2012年全區經濟工作大會后,區委、區政府領導就爭創農業品牌作出重點指示,要求質監部門突出重點抓好農業品牌創牌幫扶工作。為此,該局多措并舉,積極作為,得到區政府充分肯定。
一是幫助龍頭企業爭創質量獎。幫助襄陽魯花集團積極作好政府質量獎的申報。二是將推進爭創名牌、實施“質量興區、興鎮、興企”作為職能目標上報區經濟目標考核辦,納入全區經濟目標考核范圍。三是積極動員規模以上企業爭創名牌。結合實際,制定了2012年名牌產品培育計劃,明確工作目標。局黨組書記、局長李俊學和副局長歐陽錫輝同志帶領工作人員組成名牌幫扶工作組,走訪了襄樊市九陽防水材料有限公司、襄州金穗源面業有限公司、兆山集團襄樊機床有限公司等企業,掌握了企業規模、質量水平、管理現狀、技術支撐能力等資料,積極動員企業做好爭創精品名牌工作。四是分類指導。對一批具有比較優勢,擁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重點產品進行重點培育和指導幫扶。對一些具備申報潛力的企業,如襄陽豐慶源面業有限公司、襄陽順科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等企業,制定中長期的幫扶計劃,采取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力爭在2—3年內使企業逐步具備申報省名牌產品的各項條件。對一些具備了申報名牌產品條件的企業,如九陽防水、元大糧油、金穗源面業、兆山集團、閩鼎建材等13家企業列入湖北省級名牌產品的重點培育對象。對萬寶糧油、正大農業、孔明菜食品這3家到期復評的企業進一步加大幫扶力度,及時幫助企業解決申報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力爭今年申報成功2個以上,復評通過3個以上湖北省名牌產品。五是積極開展“質量興企”質量管理活動。幫助8家中小企業開展質量管理能力評價,幫助企業提高產品質量水平。
——加快推進檢測技術平臺建設,強化技術能力支撐。
一是不斷加強綜合檢驗檢測能力建設。局黨組緊緊圍繞服務區域經濟特色、服務黨委和政府關注重點、服務企業和當地社會的實際需要,引導和推進質量、計量公共檢測平臺建設,提高檢驗檢測質量和服務水平,提升技術服務經濟的支撐能力和社會公信力。
針對局質檢所設備陳舊老化,現有檢測能力無法適應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尤其是按國家質檢總局422號文件《質檢系統檢驗檢測機構能力建設基本要求》中基層技術機構的重點項目檢測、推薦性的檢測設備缺額較多等問題,局黨組科學決策,在資金較為緊張的情況下積極籌措資金近100萬,一方面,扎實做好食品檢驗技術機構和實驗室資質認證認定各項工作。對質檢、計量檢測檢定設備逐步進行配置到位,新購置高效液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原子熒光、紫外可見、生物安全柜、萬能材料試驗機等檢驗檢測設備,強化技術之撐,另一方面對實驗室場所進行了裝修改造,改善了工作環境,切實提高實驗室工作水平。
二是圍繞“項目建設年”抓好招商引資項目落實,副局長歐陽錫輝牽頭帶隊協調招商局、商務局。目前,盧森堡鵬國集團在襄州區投資建設紡織服裝生產項目2.46億,該項目一期資金2000萬人民幣已到位。
——圍繞服務農業農村工作,進一步密切與群眾的聯系。
一是加強農業標準化。局綜合業務科進一步抓好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副局長許振庭帶隊先后到峪山鎮實地考察湖北良友爵士種畜有限公司擬建生豬養殖示范區建設工作;加強與區農業、畜牧、煙草部門協調,聯合畜牧局完成建設種豬養殖標準化示范區前期調研,以及煙葉種植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相關工作。
二是鞏固挖“萬塘”工作成果,加強“雙聯雙促”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活動。新一輪“萬名干部進萬村挖萬塘”活動開展以來,該局駐峪山鎮方集社區、許灣村、陳集村、閆坡村工作組迅速到崗進村,緊緊依靠鎮直農水站和村支兩委干部的力量,積極開展塘堰整治、籌資籌勞和“以獎代補”政策的宣傳,深入農戶走訪,收集社情民意,實地查看堰塘溝渠的現狀,摸清底數,制定塘堰整治方案,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助駐村解決實際問題,確保了時間、任務、質量同步,較好的完成了塘堰整治的各階段任務。所駐四個村開挖22口堰塘完工,清塘堰淤泥14.9萬方,組織機械45臺,通過塘堰清淤整治,22口塘堰增加蓄水面積186430方,增加灌溉面積1181畝。工作組除組織各村采取“一事一議”籌工籌勞達27.815萬元外,還按要求幫扶四個村資金1.2萬元。在鞏固“三萬”活動的基礎上,以“機關聯基層、干部聯群眾,促科學發展、促社會和諧”為載體,由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許振庭為駐雙溝鎮鄭張營村組長、監察科科胡冬成為成員工作組,目前,將深入駐點村參加“三同”、“五訪”、“四送”城鄉互聯、結對幫扶等活動,進一步密切與基層群眾的聯系。
——深化“抓規范、優環境、抓落實、促跨越”活動,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
一是堅持推行“保姆式服務”、“八零”承諾制、首問負責制、一次性告知制等服務制度,提供文明熱情優質的政務服務,提高行政效率。對違法情節顯著輕微的違法行為,堅持執法和幫扶相結合原則,實行“首次幫扶、改過免罰”。對創業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初次發生類似標識標志不規范等違法情節顯著輕微的,采用警告、責令限期整改的處罰方式,免于經濟處罰,并提出整改指導意見,提供技術咨詢;切實規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重在幫助、指導和扶持企業發展。
二是規范檢查程序。嚴格實行進企業檢查報批程序。年初,將局業務巡查檢查計劃上報區優化辦進行審批備案;日常工作按照省、市質監局下達的定期監督檢驗計劃,不定期對產品進行抽查情況及時上報區優化辦審批備案。
在巡查檢查過程中堅持發放“兩書一卡”,即:“質監工作提醒書、建議書”和“企業收費明白卡”,自覺接受企業的監督。
三是規范收費行為。嚴格實行區物價、財政核定的收費標準。推行陽光行政務服務。對辦事程序、收費依據、收費標準等,堅持采取上網、上墻、上電視、設置熱線電話等公開方式,不斷提高服務的透明度。(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