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監工作的根本任務是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這是開內蒙古魯縣質量技術監督局在日常工作中一貫堅持的指導思想和工作原則。2012年開魯縣質監局創新思路、突出重點,充分發揮綜合管理和行政執法的職能作用,抓質量、保安全、促發展、強質檢,助推地方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成效明顯。
一、加強質量監管,提高地區產品質量水平
做好產品質量檢驗工作。上半年共出動執法人員128人次,對全縣11家企業、80家小作坊全部巡查一遍。共抽樣305個批次,其中熟食232批次,合格192批次,不合格40批次,合格率82.7%。糕點55批次,合格49批次,不合格6批次,合格率89.1%;白酒19個批次,合格率100%;紅磚16個批(次),合格12個批次,不合格4個批次,合格率75%;化肥11個批次,合格 8 個批次,不合格3個批次,合格率 72.7 %;各類產(商)品合格率較去年同期有明顯提高。
加強質量管理,為企業服務。上半年開魯縣有3家生產企業申請市場準入,2家企業換證,1家申證,開魯局積極為這3家企業辦理產品生產許可證的申請工作,并幫助企業整理市場準入申請材料,現已有1家企業通過申請。有2家眼鏡店申請的生產許可證,4家眼鏡店換證,現已全部通過審核。
實施名牌戰略,幫助企業創優。通過企業建檔、標準查新、品質檢驗、能效分析、綜合評估等多項措施引導具備條件的企業申報內蒙古名牌產品。至今,開魯縣共有4家企業的7種產品獲得內蒙古名牌產品稱號,正在培育的名牌產品企業2家。
開展“農資專項執法打假活動”,不斷將農資專項打假工作向縱深推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有效地維護了農資市場秩序。共出動執法人員28人次,檢查化肥生產企業4家,深入農戶12家。得到群眾好評。
二、食品安全和特種設備安全工作細致周到不留死角
深入貫徹落實《關于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監督檢查規定》,理清監管與落實企業主體責任之間的關系,確立企業是食品質量安全的第一責任人。組織轄區內食品生產企業參加市縣兩級質監局舉行的培訓學習,共有62人參加了學習。組織企業及小作坊食品從業人員進行健康體檢,目前已完成體檢310余人。開展小作坊審查登記和開魯縣食品園區推進工作。現已對全縣80家小作坊巡查一遍,經過多次審查,現已有2家小作坊通過審查,現小作坊業主正在填寫申請材料。食品工業園區現已完成規劃設計工作,報名工作正在進行中,現已報名33家。根據市局和縣食安委相關要求,開展針對食品添加劑、工業明膠和肉制品三項專項整治。
上半年定檢特種設備33臺。半年來,在日常監察的基礎上開展了“元旦春節”、“五一”、“六一”等節假日安全大檢查、電梯、氣瓶和土鍋爐三項專項整治以及“打非治違”行動,對開魯縣重點監控單位、危險化學品、人員密集場所在用特種設備進行檢查,打擊在安裝、使用環節違法違規行為,共檢查特種設備177臺件(不含氣瓶)。
經過開魯質監局的不懈努力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開魯縣食品安全和特種設備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三、加快技術機構發展,為行政執法提供有力保障
2012年開魯質監局積極爭取政府支持,得到政府支持資金50萬元,用于食品安全監管、購置實驗室檢驗設備,提升實驗室能力建設;籌資50萬元購進檢衡車和M1級標準大砝碼。投資1.2萬元增上真空壓力表檢定裝置,填補了該檢定項目這一空白。與城建部門合作對開魯鎮內建筑工地使用的電子配料秤依法進行強制檢定。經過努力開魯縣質技所不斷發展壯大,目前在質量檢驗方面,共開展食品、建材、化工3個大類33個檢驗項目,共258個參數,其中化肥檢驗是旗縣唯一一家承檢單位;在計量檢測方面,建立計量公用計量標準共14項,可開展26種計量器具的強制檢定、依法檢定及仲裁檢定工作;開展定量包裝、石油液化氣鋼瓶檢驗工作,并能夠承辦主管部門委托的其它檢測任務,確保量值傳遞的可靠性。開魯縣質量技術檢測所的發展壯大為行政執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保障了地方經濟的平穩有序發展。(代鳳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