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龍號”起航:目標北極
——青島檢驗檢疫局圓滿完成科學考察船出境檢疫任務
■徐本進 趙 鵬 呂昆侖 攝影報道
“雪龍號”上的艦載直升機
7月2日上午,中國第五次北極科學考察隊乘“雪龍號”科學考察船從青島市奧帆中心碼頭起航,前往北極執行科學考察任務。山東青島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高效快捷地對該輪實施了衛生檢疫,確保此次科學考察工作順利開展。
據悉,6月29日,“雪龍號”離開上海抵達青島,停留4天,主要進行物資補給、科研儀器上船、科普宣傳等工作。考察隊從青島出發后,將途經白令海、楚科奇海、北方海航道抵達冰島,在冰島開展為期5天的訪問和調查活動,再經挪威和丹麥的公海海域從北冰洋高緯地區返回楚科奇海,經白令海返回,總航程預計為17000多海里,共90天,預計9月29日返回上海港,將創中國北極科考航次航程之最。參加此次北極科學考察隊的有來自中國海洋大學、中科院海洋所、國家海洋局專家,以及法國、丹麥、冰島等科學家共120余人。
青島局高度重視此次檢驗檢疫工作,專門召開會議,研究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確了工作任務和責任分工。同時,與大港海關、青島邊防檢查站和青島海事局等口岸聯檢單位一起制定了便捷的通關措施,現場查驗,就地放行。針對“雪龍號”主要食品及飲用水供應由上海口岸供給,船舶相關衛生證書、船員及工作人員健康證書由上海檢驗檢疫局開具的情況,以及青島口岸供應食品多屬贈送的特點,青島局在嚴格遵照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實施全天候待檢。根據船方的時間安排,隨時安排工作人員登輪實施檢疫監管。二是實施分類監管。針對來自上海的船供食品,通過查看供貨清單、檢測報告、感官檢查等形式進行;針對青島供應的食品,實施現場感官檢查合格后先封存放行,待抽樣化驗結果出具后,再通知船方開封食用的方式進行。三是嚴格現場監管。登輪實施衛生監督,經過認真查驗,指出該輪存在未懸掛擋鼠板、餐廳地面有積水等幾個問題,并要求該輪及時進行了整改;對青島供應食品進行了采樣送檢。
據青島局衛檢處有關專家介紹,“雪龍號”食品檢測全部合格,目前檢測結果已經出具并及時通知了船方。
檢驗檢疫人員為“雪龍號”簽發出境檢疫證書
檢驗檢疫人員核對出境人員健康證
延伸閱讀
雪龍號
“雪龍號”系我國第三代極地考察破冰船,于1993年從烏克蘭進口。總長167.0米,型寬22.6米,型深13.5米,滿載吃水9.0米,自重11400噸,總噸位14997噸,滿載排水量21025噸,最大航速17.9節,續航力19000海里。該船原設計為北極地區多用途運輸船,載重量10225噸。該船耐寒,能以1.5節航速連續沖破1.2米厚的冰層(含0.2米雪),技術性能先進,屬國際領先水平,也是我國進行極區科學考察的唯一的一艘功能齊全的破冰船。自1994年10月首航南極以來,“雪龍”號已先后12次赴南極、5次赴北極執行科學考察與補給運輸任務。
“雪龍號”備有先進的通訊系統,擁有能容納2架Ka-32直升機的機庫和1個停機坪。以及完善的醫療設施和生活娛樂設施。船上設有大氣、水文、生物、計算機數據處理中心、氣象分析預報中心和海洋物理、化學、生物、地質、氣象和潔凈等一系列科學考察實驗室。船上有鋪位128張,為極區考察工作提供了基本必備條件。
我國在“雪龍號”的水文資料采集室中,安裝了可以用來探尋磷蝦及其他極區水生動物的魚探儀;可在航行時測定海水流速、方向的多普勒海流計;以及用于測量海水溫度、鹽度、深度的“CTD”等一大批先進的儀器設備。船上設有海洋物理、海洋化學、生物、氣象和潔凈實驗室面積200平方米。另外還新建了大氣取樣室、數據處理中心、樣品間、伸縮吊車等科研設施。
全船共7層,可乘載人員130人。一般考察隊員兩人一屋,每間10平方米左右,有中央空調,有24小時供應熱水的衛生間,冰箱、衣柜、寫字臺等一應俱全,房間里還有端口可供上網發郵件。
“雪龍”號還設有游泳池、圖書館、健身房、室內籃球場、網吧、卡拉OK、洗衣房、手術室等。游泳池所用的海水都是從潔凈的大海里新抽取的,自然沒有污染。
“雪龍號”駕駛臺
“雪龍號”密閉救生艇
《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