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淮安市淮安區質監局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全面小康,幸;窗病钡陌l展主題,積極履行職責,以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切實加強質量安全監管,全面提升質監工作水平,為推動全區產品質量總體水平提高,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一是圍繞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積極推動經濟轉型升級。該局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打造教學具產業百億計劃,積極引導施河鎮爭創優質產品示范區。積極協調在施河鎮召開了由市法制辦、區政府、市質監局和施河鎮政府、商會參加的工作協調會,加強交流指導,力爭用2年時間完成創建任務。圍繞區鹽化工、機械電子、新型建材、針紡織四大產業提升計劃,該局以加強優勢行業和特色產品品牌建設,來帶動產業結構的提升和產品結構的優化。今年,該區江蘇井神鹽化股份有限公司等14家企業21個產品申報淮安名牌,是歷年來最多的一次。培育江蘇力博士機械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6個產品申報江蘇名牌,淮安大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報淮安市質量獎,江蘇康乃馨織造有限公司申報市長質量獎。充分發揮標準化在促進發展中的技術支撐作用,組織江蘇康乃馨有限公司等重點企業申報自主創新、高新技術、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項目4個,幫助制定企業標準102項。圍繞節能減排目標,該局在重點用能單位開展能源計量數據分析工作,加強能源計量器具管理,提升企業節能降耗水平。
二是圍繞保障社會穩定,全力加強食品和特種設備安全監管。該局把安全責任落實作為抓好安全監管的第一要務。該們先后召開了151家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和12家氣瓶充裝單位負責人會議,簽訂質量安全承諾書,并在日常巡查中重點檢查企業主體責任落實情況。該局積極創新質量安全監管模式,監管效能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提升。將特種設備分級監管、安全標準化管理有機結合,融為一體,實行動態管理,形成了一種梯級工作機制。上半年全區實施分級監管單位42家、開展標準化管理單位100家。深入開展事故隱患整治,發現隱患5條,隱患督促整改率100%。大力推行食品生產“三分監管”模式,開展食品及相關產品生產安全專項行動14次,現場監督檢查食品企業226家次,發現問題31個,均已限期整改到位。積極探索并實施食品監管“三位一體”新模式,力求監管效能的最大化。
三是圍繞服務改善民生,切實打造質監服務品牌。該局把維護、實現好人民群眾利益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繼續開展城區農貿市場和鄉村衛生機構計量器具“兩免費”檢測工作,完成全區30個集貿市場1800臺件,18個鄉鎮衛生院和261個村級衛生室746臺件計量器具免費檢定工作,減免費用10多萬元。組織開展質監志愿者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進農村,送技術、送知識、送法律、送安全等系列志愿服務活動,贏得群眾的一致好評。對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產品開展各類專項整治6次,受理群眾舉報、投訴19件,查辦案件15起,查獲假冒偽劣產品貨值150萬元。開展“前置把關”活動,幫助企業及時發現問題20多個,挽回經濟損失80多萬元。實施“零障礙”服務,縮短辦事流程、精簡行政程序、提高審批功效,認真開展行政權力網上運行工作,上半年在電子政務平臺辦理行政權力事項44件,規定時限辦結率為100%。(李宏先 張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