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治區質監局及地方政府的科學領導和大力支持下,鄂爾多斯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按照《內蒙古白絨山羊養殖標準化示范區工作方案》的相關任務要求,組織項目承建單位扎實推進內蒙古白絨山羊養殖標準化示范區建設的各項工作。
一、成立內蒙古白絨山羊養殖標準化示范區項目工作領導小組,統籌部署示范區建設的各項具體工作。充分發揮白絨山羊主產地的資源優勢,積極培育標準化白絨山羊和白山羊絨的市場品牌,促進內蒙古白絨山羊產業的現代化發展。
二、為保證示范區建設工作的統一管理和有序進行,制定了《內蒙古白絨山羊養殖標準化示范區工作方案》,根據項目建設進程和內容,對參與標準化示范區建設的參加單位及相關人員進行具體任務分工,確保責任落實到人。
三、為使羊絨市場逐步朝向“優質優價”的良好態勢發展,市質監局會同內蒙古白絨山羊種羊場對各類種羊不同部位的羊絨細度進行了抽樣檢查摸底,同時現場指導羊絨采集工作,根據各部位羊絨細度進行分類抓絨、包裝,將細度一致的羊絨打包在一起,在種羊場獲得14.5um以下的羊絨250多公斤。
四、按照項目實施進度及任務要求,成立標準起草小組,負責標準、規范的收集和制訂。按時完成了《阿爾巴斯白絨山羊》企業標準和《阿爾巴斯白山羊絨》企業標準的制定。收集到《山羊絨》GB18267—2001、《飼料衛生標準》GB 13078-2001、《紡織品農藥殘留量的測定第1至7部分》GB/T18412.1.2.3.4.5.6.7—2006、《生態紡織品技術要求》GB/T18885—2002、《畜禽產品消毒規范》GB/T 16569-1996、《內蒙古白絨山羊》NY 623-2002、《動物毛皮檢驗技術規范》NY/T 1173-2006、《畜禽肉質的測定》NY/T 1333-2007、《苜蓿干草粉質量分級》NY/T 140-2002、《苜蓿干草捆質量》NY/T 1170-2006、《畜禽場環境質量及衛生控制規范》NY/T 1167-2006、《畜禽產品流通衛生操作技術規范》SB/T 10395-2005、《進出口山羊絨凈絨含量檢驗規程》SN/T 0980-2000等國家、行業標準。相應制定了《阿爾巴斯白絨山羊養殖標準化示范區管理規范》、《阿爾巴斯白絨山羊養殖示范區疫病防治規范》、《阿爾巴斯白絨山羊品系繁育技術規范》、《阿爾巴斯白絨山羊養殖示范區飼養管理規范》、《阿爾巴斯白絨山羊養殖示范區草牧場建設管理規范》、《阿爾巴斯白絨山羊標準化生產檔案管理規范》、《阿爾巴斯白絨山羊圈舍建設技術規范》、《阿爾巴斯白絨山羊抓絨管理技術規程》、《阿爾巴斯白絨山羊養殖示范區生產、技術和質量管理人員培訓規范》等企業標準規范。
五、制定建立標準體系。在保持阿爾巴斯白絨山羊優良特性的前提下,初步制定阿爾巴斯白絨山羊品系繁育、飼養管理體系標準,在絨山羊在飼養過程中疫病防治的用藥質量、飼草料的質量、白山羊絨質量的控制等方面做出明確質量標準要求,使絨山羊的生產具備應用性的指導文本。
六、建立絨山羊標準化生產示范推廣運行機制。積極培育牧民經濟合作組織和絨山羊行業協會,以示范基地為樣板,通過示范推廣飼養優質白絨山羊和優質白山羊絨,實現標準化生產,增加經濟效益,使示范基地、牧民和企業形成以優質白絨山羊和白山羊絨質量為紐帶的利益共同體。在絨山羊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實施統一的技術要求、統一的技術信息服務、統一的規范管理,充分體現標準示范區的作用。 (段銳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