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輪驅動
——山東省平邑縣質監局立體實施質量興縣工作側記
■文/甘信軍
近年來,山東省平邑縣質量技術監督局以《平邑縣“質量興縣”工作實施方案》為指導,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質量興縣”戰略要求,發揮自身職能,以提高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和效能為核心,以創新服務方式為抓手,在轉變服務模式上下功夫用實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堅持“點、線、面、體”相結合,全方位、深層次地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形成了橫到邊,豎到底的服務格局,收到了較好的社會效益。
抓住“點”——龍頭帶動
質量興縣,首先要以質量促進縣域經濟發展。該局一直把服務工作與地方經濟發展同頻共振,作為發揮職能作用的切入點。為提高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該局在充分調查論證和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并實施了《開展效能服務效能年實施意見》等一系列制度措施。根據縣委、縣政府的要求,召開了“四比四看”活動動員大會,實施了“百名質監人進百企”大走訪活動。確定了47家重點、行業龍頭企業作為重點服務走訪對象,推行了“一對一”的結對幫扶制度。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班子成員和各科室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根據結對幫扶企業的實際,以企業的主導產品、管理體系建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為主要內容,建立健全了“一對一”服務檔案。
目前,已建立了200多家企業服務檔案,收到了對質監全面發展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18條。罐頭產業是該縣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針對今年審驗工業生產許可證的企業較多,且時間比較集中的實際,為提高服務質量確保生產廠家的經濟利益不受損害。綜合業務等科室的工作人員采取靠前服務的方式,在分管副局長的帶領下深入到生產廠家,有針對性地指導企業完善標準、計量、質量和內部管理等體系,縮短了生產廠家審驗工業生產許可證的周期,受到了生產企業的一致好評。到目前為止,已為42家罐頭生產加工企業審驗了工業生產許可證。
引好“線”——上下聯動
在質量興縣工作中,質監局與其他行政部門的區別在于擁有技術手段。為充分發揮技術機構的技術服務作用,該局成立了能源計量服務隊,深入企業幫助提高計量檢測水平和能源計量管理水平。為增強廣大農村消費者識假辯假的能力,有效遏制假冒偽劣農資的生產、銷售,結合質檢總局開展的“雙打”、“3.15”、法制宣傳日等時機,采取現場咨詢、當面教識假冒知識、專家宣講等形式,向社會公眾大力宣傳假冒偽劣產品的危害性和識別知識。為更好地便民惠農,該局出臺了一系列便民惠農政策,并通過媒體向全縣農民承諾,在每年“3·15”和“質量月”期間,凡是農民朋友購買的農資產品,均可享受免費檢驗的優惠政策,不收取任何費用。目前,已免費檢驗80個批次。
為使該縣的手套產業由過去的各自為戰、單打獨斗的家庭經營模式,向產業化、標準化、集群化發展。該局充分發揮職能和技術優勢,成立了由分管副局長和綜合業務科的工作人員組成的調查小組,通過大量走訪和調查,形成了《平邑縣手套產業現狀及原因分析》的專題調研報告,找出了影響產業發展的主要原因。依靠省、市質監部門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廣泛發動企業積極參與的山東省首個聯盟標準——《紗線針織勞保手套》,于2009年12月24日通過了專家審查驗收,正式出臺并實施。聯盟標準實施后,手套生產企業很快就看到了效益。據不完全統計,聯盟標準實施以來全縣600多家手套生產加工企業共節約生產成本235萬元,利潤增長近900萬元。
形成“面”——節節拉動
企業是質量的主體,質量興縣的基礎是質量興企。為改變現狀,該局把培訓服務作為提高服務地方經濟能力的落腳點,通過一系列的培訓制度措施制定和有針對性培訓內容的實施,激發企業提升產品質量的內在動力,進而達到質量和效益全面提升的目的。
節能降耗歷來是企業立足之本,為使節能降耗為企業帶來看得見的效益。該局通過集體授課、個別輔導、電話咨詢等形式,加大了對企業計量管理人員、計量檢定和質量檢驗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指導企業有關人員系統地學習質監的法律、法規、規章、質量檢驗、計量標準考核規范等專業基礎知識,提高了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的理論知識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到目前為止,共舉辦各種培訓班6期,參加培訓人數達350人次。為規范食品生產企業對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和管理,該局舉辦了《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培訓班,對全縣120家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負責人進行了專題培訓。培訓從食品添加劑的定義、使用原則、食品分類、食品添加劑備案、標識標注及標簽評價的有關內容、食品生產許可證到區域監管的有關知識進行了輔導和解釋。幫助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及時了解、掌握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原則、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使用范圍、最大使用量或殘留量以及添加劑的標注、食品標識、食品營養標簽規范等有關規定。通過培訓,使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和管理更規范、更科學。
結成“體”——全面推動
打鐵先得自身硬,質監局的工作人員素質和內部管理體系建設,是質量興縣工作開展的內在動力和主要因素,是質監系統自身全面建設的客觀要求,也是質量興縣整體工程的關鍵所在。從這一實際出發,該局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并且是市局唯一采取按照編制定崗定位的基層局,從2011年1月開始,所有工作人員都按照自己的編制情況分配到相對應的工作崗位。為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和能力,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加大了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年初以來,先后派出50多人次到省局、市局和其他兄弟局,進行計量、質檢等方面的業務培訓學習。
從今年初開始,該局就把內部管理規范作為提高服務效能的重要手段,規定稽查隊只能罰款,不準以收代罰,杜絕了協議收費。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明確規定不抽樣檢驗無原始記錄不出具檢驗報告,無報告不準收取檢驗費,收費數目要與檢驗項目一一對應。并對以往一直采取的“一樣一檢一收費一服務”的服務方式進行規范,采取了“一個年度內一次收費全年免費送檢的服務方式,增強了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深度。為提高技術機構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他們集中技術力量和工作人員,對新增加的肉類罐頭、蔬菜、水果等82個產品及666個參數的進行了資質認證。并已于3月中旬通過了專家組評審,目前共具備139個產品及1630個參數的檢驗資質,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
《中國質量技術監督》2012年6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