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鎮江檢驗檢疫局對報檢編號為:321300112001718項下進口的日本東芝公司生產的臥式注塑成型機開展了檢驗工作,結果發現設備存在安全設計隱患。
2012年6月13日,愛之西斯特姆(丹陽)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從日本東芝公司進口了1臺臥式注塑成型機,報檢金額為:113000美元,型號為:EC230SX-8A。新區機電科在獲取流程夾后,于2012年7月4日到丹陽市愛之西斯特姆(丹陽)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場地對進口的臥式注塑成型機實施了現場開箱檢驗工作。根據國家相關進口檢驗監管要求,我局檢驗人員在現場查驗工作過程中,發現該進口設備注塑噸位為230噸,設備本體體型巨大,注塑裝置中的加熱器部件存在高電壓高溫現象;且設備在工作時候,加熱器部件為運動部件,其所占據裸露的工作空間較大,未加防護措施。鑒于上述實際狀況,由此推理,當設備長期工作的時候,工作人員會因為疲勞或非專業人員的誤操作導致進入該危險工作區域的時候從而會發生人生傷害的情況,如觸電或燙傷事故;故,我們判定該設備存在嚴重的質量安全隱患,屬典型的設計缺陷。基于上述監管事實,我局檢驗監管人員將情況上報,并第一時間快速形成書面報告,責成進口單位和境外銷售制造商給予整改。最終,在2012年7月23日,我們獲取了愛之西斯特姆(丹陽)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整改報告。函件中我們獲悉,愛之西斯特姆(丹陽)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細描述了鎮江檢驗檢疫局對設備檢驗監管所提出的問題,同時設備制造商日本東芝公司也針對鎮江國檢局提出的安全問題系統地給予了解答,承認其設備在設計制造過程中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問題,同時也表述了對設備的整改意見。2012 年7月27日,我們收到了日本東芝制造商對該進口設備的整改情況說明。
監管問題匯總:
一:安全警告標志設計存不妥當:
法規依據:
①GB5083-1999《生產設備安全衛生設計總則》第1條;第4;4.1;4.5條;第5.5.2條D款要求;
②GB18209.1-2000《機械安全指示標志和操作第1部分 關于視覺聽覺和觸覺信號的要求》中第3.3條;第4;4.1;4.2;4.2.1條;
根據上述國家強制標準對設備安全警告標志的具體要求,我們可以明確得出以下結論:
1:進口注塑機的檢驗監管目前采用的標準是適時,準確的;
2:機器安全防護設計必須符國家GB安全防護的要求,該進口設備裸露空間屬于易發生故障且危險性較大的工作區域。這里,日本東芝公司設計人員僅僅采用警告標志作為安全防護存在極大的設計不當之處。我們認為:應在該區域配除警示標示意外的預警裝置。如:聲、光或聲、光組合的報警裝置,事故信號宜能及時顯示故障的位置和種類。故該設備防止安全隱患的措施存有明確不當之處。
二:設備機械電氣安全防護設計不合格:
法規依據:
1:GB5083-1999《生產設備安全衛生設計總則》第5.6.3.2;5.6.3.3條;第6.1;6.1.1 ;6.1.2;6.1.3;6.1.4;6.1.5條;第6.3 條;
②GB16754-2008《機械安全 急停 設計原則》第3;3.1條;第4條,第4.1;4.1.1條;
③GB19517-2009《國家電氣設備安全技術規范》總則1.3描述; 第2.2;2.2.5條;第2.5;2.5.3條;第2.6;2.6.2;2.6.3;2.6.4條;
通過學習上述國家標準對機器設備設計時需滿足的強制要求,我們可以確認,該進口設備的注塑裝置在防護高電壓和高溫部件方面,存在明顯的設計缺陷,安全防護不到位,存有極大的安全隱患。
從我們以往的歷史監管數據來看,我們發現機械傷害事故是發生最多的生產安全事故。注塑機作為通用基礎加工設備,安全問題更顯得突出。在操作者長時間的使用后,安全防護的要求就尤顯重要!目前,隨著機械行業的發展,企業和勞動者安全法律意識的提高,機加工行業本身對安全防范措施要求也是越來越高,所以,我們對該次進口設備發現的問題提出以下明確整改要求,如下描述:
1:針對該進口設備裸露空間屬于易發生故障且危險性較大的工作區域,我們要求供應商在該區域增加配置聲、光或聲、光組合的報警裝置;
2:針對該危險區域內,操作人員在設備運行時,任然存在可能觸及可動零部件的事實,我們要求供應商對該進口設備增加急停功能,配置必要的安全防護裝置。具體在本次進口設備上加光柵幕墻作為安全連鎖機構,用以連接動力總電源。當危險發生時(即進入該危險區域時),光幕墻結構能夠及時切斷設備所有機構的動力,確保機械和人身安全;
3:針對該設備使用運行過程中,注塑裝置導軌可能因超過極限位置的實際狀況而導致碰撞事故發生,應配置可靠的限位裝置來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控制裝置和連鎖機構必須具有危險防護功能,可增加位置改變定位銷或剛性制動定位器;
4:注塑裝置部位存灼熱危險,必須配置防接觸屏蔽,同時注塑加工部件配石棉隔熱材料,用于防止誤接觸造成意外燙傷。
該案例的發現值得進口企業重視,應在日后的進口貿易中加以重視,避免相同事件的發生。(通訊員:李干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