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區南天國際酒店用品批發市場的這把電子秤上的檢驗標簽,明顯被撕毀,有作弊嫌疑。
■在柯子嶺市場,質監執法人員對一臺疑有問題的電子秤拍照取證。
■在敦和市場,執法人員現場查扣多家未經檢驗的電子秤。
■質監部門在南天國際酒店用品批發市場沒收不合格的電子秤。
■統籌:新快報記者馮艷丹
■采寫:新快報記者馮艷丹 阮劍華見習記者段可■攝影:新快報記者曾 泓畢志毅
新快出品
敦和肉菜市場監管不到位,將被罰1000元以下;市質監局展開全市電子秤專項整治
6斤西瓜天河區石牌街幾家店都稱出8斤!昨日,新快報獨家報道電子秤“偷吃”調查(詳見昨日A03-A05版)。報道出街后,廣州市質監局高度重視,海珠區質監局、白云區質監局執法人員第一時間趕赴記者暗訪市場,沒收了“問題電子秤”,并對商家立案調查。同時,售賣“偷吃”電子秤的商家指認是在番禺沙溪進貨。廣州市質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質監部門正開展全市電子秤專項整治。
白云區柯子嶺農貿市場
現場收繳4把未強檢電子秤
昨日上午10時半,記者隨白云區質監人員來到柯子嶺農貿綜合市場。確定疑有問題的經營攤檔后,質監人員一行5人沖向市場內,鎖定了1、2號水果檔內的電子秤。記者在現場看到,在1號檔口,正使用電子秤稱哈密瓜的一位檔主頓時慌了神,反應過來后右手探向電子秤后面想調秤。料到檔主的意圖,執法人員立即將檔主拉到一旁并警告,“手不要碰你的秤,站在一邊不要動”。經過查看,執法人員并未在電子秤上找到質監的強檢標識,對此,檔主辯解,“有檢查標志的,只是不知道去哪里了,可能弄掉了吧”。隨后,執法人員小劉又拿出一個1公斤重的砝碼做稱重測試。奇怪的是,當工作人員拿下電子秤上的哈密瓜后,原本應該歸零的電子秤卻始終顯示“+/-0.05”斤左右,直至工作人員將電子秤關機重啟才恢復正常。而在2號檔口,檔主的電子秤也因沒有綠色檢定合格標志而被沒收。“我這個秤前陣子才買的,還沒有人來檢查怎么貼標簽啊”。
經過將近1個小時的盤查,執法人員在現場共繳獲4個未貼強檢標識的不合格電子秤,至于秤內芯片是否被改動過,執法人員表示要交予計量院檢測。
海珠區敦和肉菜市場
稱重多了10克檔主稱是有蟑螂
昨日下午4時,海珠區敦和肉菜市場內的人比較少。海珠區質監局執法人員用標準砝碼對多個檔口的電子秤進行考準,都屬于合格。同時,執法人員還仔細查看了各把秤的年檢標志和簽封。果真,在記者暗訪的檔口,查獲一臺未經年檢的電子秤。正在賣菜的女檔主表示不知情,辯稱不知道電子秤還要年檢。而在一淡水魚檔口,執法人員的1000g標準砝碼放上去顯示為1010g。 “這我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有可能是蟑螂爬進去了吧,影響了準確性。”檔主這樣辯解道。
作為農貿市場管理者的市場主辦者對檔主使用問題電子秤是否“有所作為”?該市場林姓負責人表示,“我們有專職的計量管理人員,定期去檢查,遇到消費投訴馬上處理。盡管多次巡查,仍有‘漏網之魚’”。對此,執法人員告訴記者,市場主辦者沒有履行義務和責任,已經對市場主辦者進行立案查處,按照《集貿市場計量監督管理辦法》,將處罰1000元以下。
同時,檔主使用未經強檢的秤,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及其《實施細則》也將受到一定的懲罰,可罰1000元以下。“接下來將根據鑒定結果進行處罰,一經確認使用‘偷吃秤’便可立案查處”。
海珠區南天國際酒店用品批發市場
承認賣過偷吃秤指認貨來自番禺
昨日上午,本報報道見報后,海珠區質監局第一時間趕赴售賣“偷吃秤”的南天國際酒店用品批發市場。根據記者的指認,在批發市場入口不遠處找到了“喜鵲貿易行”。“這是不是你們開的收據?你們是不是賣過這樣的秤?”當執法人員拿出記者購買秤的收據時,看店的女服務員承認是該店所售出的,“這種秤是我們賣的,但是現在沒有了”。她辯稱才上班不久,對于如何調秤并不懂,而且店里確實沒有可調的“偷吃秤”。隨后,執法人員到該檔口的二樓倉庫進行檢查。很快找出了記者指認的“超級節能王”電子秤。記者看到,秤的底部企業簽封已被破壞,秤盤也有擠壓的痕跡,明顯不呈水平狀態。
“一般售賣的秤都一定要有企業的出廠簽封,同時還要有計量器具許可證(CMC),而廣州市的企業所生產的電子秤還有出廠時質監部門的檢測簽封”。海珠區質監局計量科科長胡康告訴記者,只要電子秤的簽封或印封被破壞,就有作弊的嫌疑。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除了藏在二樓的“偷吃秤”,即使擺在一樓貨架上明顯位置,也有多把秤的企業簽封被螺絲開封、印封被撕毀等現象。
“我不知道不能破壞簽封,”李姓檔主矢口否認私自更改芯片的行為,“我沒有工具,不可能拆封的”。“為什么你的店員會教購買者使用密碼作弊呢?”對于執法人員的質問。他承認,此前曾發現店員有售賣“問題秤”的現象,也告知店員不能做。“我叫她不賣,但是她要賣”。面對證據,他不得不承認曾有店員售賣“問題秤”,但始終不承認自己的更改行為,“我的貨是來自番禺沙溪酒店用品城,店員有可能是跟銷售商溝通好,每賣一臺從中賺取利潤”。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售賣破壞簽封的秤,該店還售賣不合格進口秤。據胡康介紹,凡是標有CPA的進口秤都必須有省級以上質監部門檢定的證書,而且一把秤對應一個證書。現場,檔主無法提供相關證書。執法人員當即沒收了不合格的進口秤和更改簽封的秤共4臺。
部門說法
廣州市質監局將對作弊電子秤進行技術鑒定
找出“偷吃”手法提出防作弊措施
新快報訊本報記者暗訪,廣州市場電子秤缺斤少兩成為商家慣用的伎倆。對此,廣州市質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新快報大篇幅報道,給質監部門提供了一個加強計量監管工作的契機。目前廣州市質監局正開展全市性的電子秤專項整治,希望媒體記者提供更多的相關違法線索,使整治工作更深入。
據介紹,全市共有集貿市場600多家,在用電子秤等衡器約8萬臺件。近年來,廣州市質監局采取了多項舉措,強化電子秤計量監管。該負責人強調,針對此次新快報反映的問題,質監部門將對涉嫌缺斤短兩的商戶進行調查核實,并根據調查核實的情況依法立案查處;組織計量專家,對涉嫌作弊的電子秤進行技術鑒定,找出作弊手法,提出防作弊措施;通過許可準入、監督抽查等手段,強化對電子秤生產、銷售行為的監管,強化源頭控制。
同時,該負責人指出,少數商家為追逐額外利潤,不惜違法,“這種背景下,打擊缺斤短兩違法行為,除了有關部門加強監管之外,同時需要廣大市民積極參與。”該負責人呼吁,市民如懷疑短斤缺兩的,可通過公平秤維權,可撥打12365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