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鍋爐節能工作最終應落實在節能技術改造實現節約能源的目的。在工作實踐中,通遼市質量技術監督局選定以供熱企業為節能技改的切入點,抓好一個企業,可以起到立竿見影,以點帶面的效果。
2011年,經通遼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牽線,科左后旗源源熱力有限責任公司與北京景陽恒泰節能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簽訂了節能技改合同,對黨校供熱小區鍋爐及采暖系統實施綜合節能技改(10.5、7.0MW熱水鍋爐各一臺,采暖面積16.2萬平方米)。該節能試點工程經一個取暖期的運行,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引起了同行業間的高度關注和認可。技改工程采用鍋爐強化燃燒和采暖系統運行模糊控制專利技術,投入資金70萬元,達到了1~1.5取暖期收回投資的預期目標。與2010—2011年取暖期的指標比較,改造前2臺鍋爐同時運行為15萬平方米用戶供熱仍不理想,改造后僅1臺10.5MW(合15蒸噸)鍋爐運行就使16.2萬平方米供熱用戶達到了滿意要求。經能效測試,熱效率由62%提高到78%,每平方米供熱面積由80千克霍林河煤(低位發熱值2800千卡/千克)降至63千克,供熱費用每平方米節約4.70元,共節約霍林河煤2754噸,折合標準煤1101.6噸,節電20余萬度,綜合計算,共節約資金76萬余元,間接擴充了熱源,可增容8萬平方米供熱面積。環保效益明顯,減少了CO2、SO2 、NOx排放量2390噸,減少飛灰151.47噸,減少城市運輸量3704噸。由于典型的帶動效應,今年已有5家供熱企業計劃實施節能綜合技改,涉及鍋爐12臺、采暖面積320萬平方米,如果能夠順利落實,將會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王志剛 林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