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盟質監局始終堅持 “發展為上,服務為先,執法為民,安全為天”的工作方針,五輪驅動充分發揮質監職能作用,助推地方經濟快速發展.
一突破難點,積極推進質量振興工程。始終堅持以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指導思想,將工作置于地方黨委政府的領導之下,不斷尋求和準確把握質監工作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在保證質量安全的前提下,大力實施“ 質量興盟 ”、“品牌帶動”、“技術標準”三大戰略之中,力促地方經濟發展。截至目前,獲得內蒙古名牌產品30個;ISO9000、14000體系認證等認證企業累計56家,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個;綠色食品4個。
二發展亮點,積極推進農業標準化工程。大力加快農業標準化進程,提高農產品質量水平,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當地財政增長、農民增收。在抓好5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不斷推進國家級綠色農業示范區建設的推廣力度的同時,今年又申報了兩個自治區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項目(前旗肉羊養殖綜合標準化示范區項目、中旗萬畝有機谷子種植標準化示范區項目)獲得批準,通過項目的實施,呈現出地方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的新氣象。
三盯緊熱點,積極推進食品安全健康工程。創新監管模式,實施技術執法與網格化監管,全面提升監管和執法成效;嚴格分類重點監管,科學制定重點產品質量監督抽查計劃,對食品、建材、農資產品等質量問題相對較多的行業和企業,增加定期監督檢查和回訪的頻次;加強對食品生產加工作坊的風險監測,強化指導幫扶,嚴格食品生產監管,嚴格不合格后處理,嚴格生產許可把關;緊盯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和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突出抓好“三重一大”產品監管工作。
四抓好重點,積極推進特種設備安全工程。緊緊圍繞“確保特種設備安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這個主題,加強了安全責任體系、應急救援體系、日常監管體系建設,強化了特設安全知識宣傳和特設作業人員培訓工作,堅持以推進“兩個前移”為手段,不斷完善監察機構與檢驗機構的密切配合、統一聯動機制,進一步加大現場監察力度,使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的法律意識明顯增強,特種設備使用的安全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特種設備的總體形勢進一步好轉。
五打牢基點,努力提高“科技質監”競爭力。一是提高以技術為支撐的綜合服務能力,確保服務經濟發展的檢驗檢測能力迅速提升。在2011年投資一千余萬元進行設備添置及實驗室改造后,今年又積極籌建集公檢服務和倉儲為一體的國家絨毛技術服務中心,使技術機構人員資質不斷增加、設備設施不斷完善,檢驗檢測市場不斷擴廣。二是著力自身建設,切實提升“和諧質監”的軟實力。加強質監隊伍建設、法制建設、黨風廉政建設,加強行政效能建設,推行“四項規范”和機關標準化管理,落實行政執法管理各項制度,嚴肅工作紀律,強化機關作風,切實做到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理財。三是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電臺、電視臺等新聞媒體,以3?15、安全月、質量月等大型服務咨詢活動為平臺,廣泛宣傳質量法律法規,發布重要產品質量抽檢結果、識假辨假常識、執法打假成果,并對違法企業和假冒偽劣產品進行曝光。提高全社會質量法制意識,不斷增強質監工作的社會影響力。(張麗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