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盟質監局堅持做到“四個結合”,充分發揮質量技術監督職能優勢,唱好、唱響、唱活服務戲,當好“質量衛士”,服務區域經濟發展。
一是發展與區域經濟產業結構相結合。圍繞政府中心工作、“三農”和企業發展等方面,突出抓品牌、抓標準、抓服務、抓效益四個重點,在保證質量安全的前提下,制定多項服務企業的措施,強力推進“質量振興”、“品牌帶動”、“技術標準“三大戰略”,在突出特色、突出亮點,優化產品結構,提高技術含量,爭創名牌產品,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業增效上做文章。截止目前獲得自治區名牌產品30個,ISO9000、14000體系認證等認證企業累計56家。在取得4個標準化項目基礎上,積極推進阿爾山國家級旅游服務標準化項目試點建設。
二是發展與提高服務能力相結合。通過加強技術機構建設、增加檢測項目和提高檢測水平,來達到為企業提供優質、高效、方便、快捷服務的目的。近兩年,兩個技術機構投資千余萬元進行設備添置及實驗室改造,先后派出350余人次專業技術人員到國家級、省級的培訓中心進行培訓,使技術機構真正形成人員素質高,技術力量強,檢測范圍廣,適應經濟發展和滿足社會需要的良好局面,得到了地方黨委、政府的肯定和支持。
三是發展與嚴格依法行政相結合。加強質監隊伍建設、法制建設、黨風廉政建設,加強行政效能建設,推行“四項規范”和機關標準化管理,落實行政執法管理各項制度,嚴肅工作紀律,強化機關作風,切實做到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理財,樹立質監部門的良好形象。
四是最大限度地拓展工作覆蓋面,促進質監事業快速發展。為開辟新的經濟增長點,在2011年投資一千余萬元建成內蒙古自治區質量安全培訓中心交付使用基礎上,今年又積極籌建集公檢服務和倉儲為一體的國家絨毛技術服務中心,同時繼續以做活委托檢驗、做大跨域培訓為抓手,全力提升增長點。目前盟質計所與毗鄰省份62個縣市區開展委托檢驗,盟特檢所積極配合盟人社局、安監局等部門完成各類技術工人鑒定培訓工作,主動協調軍轉安置部門,開展轉業軍人再就業培訓,截至目前已舉辦各類培訓班18期,跨域培訓成為特檢所收入的重要支撐點。(張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