瑣事不“瑣” 衛生監管工作在基層
鹽城檢驗檢疫局機場辦事處傾心做好衛生監督二三事
■楊志俊
風正潮平,自當揚帆破浪;任重道遠,更須策馬奮蹄。
空港衛生安全高于一切,衛生監督這項看似簡單實則極為重要的基礎工作,卻是一架架國際航班健康有序運營最“給力”的核心能力。做好衛生監督不是為了榮譽、不是為了獎牌,而是機場對外開放、口岸范圍內愛國衛生運動的客觀需求。
在鹽城南洋機場,鹽城檢驗檢疫局機場辦事處從來沒有因為監督項目單一而放松監管、降低標準、減少頻次,他們深深認識到,唯有從衛生監督基礎工作做起,有效挖掘和拓展其內涵,才會助推國際航空港迎來又一個收獲的秋天……
一項工作,一種態度。
衛生監督無小事,任何不加關注的細節都有可能成為口岸公共衛生安全的重大隱患。他們連入境廢棄物這樣的“瑣”事就從沒放過,而且管理得“服服帖帖”。
事件一
“不就是些剩飯剩菜泔水、入境旅客看過的報紙和一些生活垃圾,有必要這么認真嗎?”面對檢疫人員到場似乎有些“小題大做”的衛生監督,民航站物業公司王經理心中充滿了疑慮。“你看,這是某國際機場衛生監督人員對入境航空廢棄物衛生學監測論文,這是細菌總數超標,這是檢出的致病菌……”小羅拿出早已收集整理好的科普資料娓娓道來,“活生生”可怕的數據讓王經理連連點頭。
“請衛生檢疫領導考慮南洋機場實際,建焚燒設施的條件并不成熟,有沒有什么‘變通’的無害化處置的措施?”鹽城民航站王榮軍副站長陳述了機場的實際困難。原來,鹽城局以WHO指定口岸核心能力評估工具為“抓手”,專門以文件形式向空港當局明確入境廢棄物無害化處置要求。他們認為,只有將廢棄物這些“小事”管好了,才是核心能力的生動實踐。
如何從技術層面幫助機場解決實際困難,小羅陷入了深深的思考。鹽城涉外航空產業發展資源有限、資金緊張是客觀事實,但對入境廢棄物無害化處理消除傳染病孳生風險是必須堅守的底線。突然,小羅眼前一亮,“機場20公里范圍內城郊有一家垃圾發電廠,可否在前期預防性消毒和有效監管之下,專車運送至發電廠,既可實現廢棄物的有效利用,又能符合衛生學要求?”小羅和盤托出了他的思路。“好!好!好!這可是好注意,如果成行的話,可幫我們大忙了!”王站長積極響應。說干就干,小羅積極主動聯系,很快在他的指導協調下,鹽城民航站與垃圾發電廠一份入境廢棄物焚燒處理協議擺在領導案頭。
“‘小事’當‘大事’來管,必須形成一個有效的閉環!廢棄物從下飛機到垃圾發電廠,一點都不能少!”機場辦曹中主任要求。這難不倒小羅,他早就設置了一個環環相扣的監管方案,考入檢驗檢疫公務員前,幾年省級疾控中心工作歷練了他深厚的考專業功底。
先從衛生檢疫技術理論抓起,入境廢棄物衛生管理制度、入境廢棄物收集移運交接記錄、移運車消毒記錄等一個個支持性文件建立起來了……再從衛生檢疫操作層面要求,檢疫人員登機評估無異常后,衛生處理人員對飛機上垃圾桶、衛生間等廢棄物存放區進行預防性消毒,隨后物業公司保潔人員登機袋裝化分類收集,下機后交接到守候在機坪的廢棄物移運車,再至垃圾發電廠,由廠方管理人員簽收……還要督促相關方相互承諾,強化彼此的公共衛生社會責任,保潔員、垃圾車移運人員向物業公司承諾,物業公司向民航站承諾,民航站向衛生檢疫承諾,整個過程中“流程式簽名”一個都不少就這樣實現了……
考慮南洋機場每天國際航班量、到達時間、入境旅客數量差異較大,廢棄物產出量差異也較大,他們還指導機場建立了遠離工作區、生活區的入境廢棄物非露天存放區,并對專門移運的皮卡車進行密封式改造;境內外疫情流行時,運出口岸區域前再實施針對性消毒,入境廢棄物“日產日清”這一“老大難”問題就這樣解決了。
事件評析
伴隨航空器入境的廢棄物處置是空港技術保障的“末梢”環節,資料研究表明,即使在常態情況下,其衛生學狀況也經常不容樂觀;在疫情流行狀態下,還極有可能成為境外輸入性感染最意想不到、最有可能被忽視的“潛伏”因子,但其無害化處置一直未引起足夠重視,也是口岸當局經常“找理由”回避的問題。
按照核心能力建設要求,空港范圍內需建無害化配套裝置如焚燒爐,且需遠離作業區,有防止焚燒煙霧和有毒氣體二次污染的控制措施。可目前南洋機場區域不具備此條件,建一座中小型焚燒爐至少也需好幾百萬,確實“不經濟”;露天焚燒,還有可能對環境造成影響,甚至影響飛行安全。
“變通”的入境廢棄物焚燒處理協議雖然簽定了,但對接過程的“無縫隙”才是關鍵。廢棄物運送至垃圾發電廠,涉及的環節和人員更多,如果管理不好,入境廢棄物被隨意處置乃至被揀賣的情況還有可能發生,而且擴大到口岸范圍之外,病原孳生擴散的風險不是小了,而是更大了。縱觀他們設計的整個監管過程,有章可循、有據可查,并聯合機場對廢棄物處置人員進行專門培訓,工作人員進行廢棄物處理時主動著統一的工作服、佩戴一次性手套和口罩等,實現了由“叫我防護”到“我要防護”的轉變。
一種理念,一幅藍圖。
衛生監督是一面鏡子,伴隨空港涉外物流業的迅猛發展,貨物倉儲場地這一衛生監督體系的新生事物,沒有約定俗成的成熟監管模式,但他們卻管好了、管順了。
事件二
“我們暫無專門保潔人員,工作人員一般只負責庫房內衛生……”2月初,衛生監督人員突擊檢查,發現貨運倉庫圍網周圍有多處散在垃圾,貨運站丁經理想以這樣的“理由”搪塞,有備而來的衛生監督人員對這樣的臺詞再熟悉不過了,他們玩“躲貓貓”又不是第一次了,“提前通知我重視,來不及就找借口”……
“面對老難題,不能用老辦法去解決,要有新思路。”小羅陷入了深深的思索。突然,他想起了在省疾控中心工作時常采用的風險評估預警原則,可否針對貨運場站儲存貨物種類、衛生監督環節進行風險分析,根據其對空港衛生安全影響的風險大小給出比如2、5、10等不同分值,通過綜合積分評價,對儲存場地衛生安全水平進行量化分級,根據其風險分級確定衛生監督類別和頻率。
說干就干,小羅立即將開航以來積累下來的衛生監督資料進行梳理、歸類、細化,把停留在《國境口岸儲存場地衛生監督規程》紙面上的“技術”進行“本地化”,以質量控制為基礎,把涉及的5大項32子項衛生內容全面細化、具體到分值考量,按權重進行A、B、C、D總體評價并給出現場處理意見。
“你們指導得很詳細、很全面,謝謝你們!”7月初,丁經理滿面春風地走進機場辦事處,向監督人員遞交了整整20頁的空運貨物倉儲場地分級管理申請資料。
事件評析
《國際衛生條例(2005)》對出入境口岸儲存場地常規能力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能力提出了明確要求,但在現有人力資源條件下,如何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確立科學合理的衛生監督類別和頻率一直是難題。
他們以實踐為基礎,將衛生許可審查與日常衛生監督有機結合,以此決定空港貨物儲存場地風險級別和監督頻率,違反關鍵監督項目的采取降低等級的辦法,保持良好記錄的也可申請提高等級。這些實實在在的動態措施方便快捷,更具人性化和可操作性。自此,他們的監管模式發生了轉變:由“常規監管”向“風險度監管”轉變;由“定性管理”向“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動態管理”轉變;由只對最終衛生狀態的檢查,向對倉儲貨物進出境全過程監管轉變;由“單純監管”向“監管與技術指導并重”轉變。
難事不“難”,衛生監督工作在現場,唯有從現場“難”事抓起,切實可行風險度管理才能保證公共衛生風險處在可控狀態。
一個目標,一種眼光。
衛生監督不容易,眾所周知醫學媒介本底調查是一項相當“繁”的基礎性數據采集與積累工作,工作強度大,需要人員多,時間跨度長,技術要求高,他們巧將聯防聯控理念引入到媒介監測工作中,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事件三
“喂,小羅嗎?我們在空管樓捕獲活鼠一只,請求協助處置……”民航站季科長打來電話。原來,去年6月份,面對本底調查這項繁雜的工作,小羅想到了“四害”滅除也是口岸當局、駐場空軍衛勤部門重點任務之一,“唯有與他們加強合作,才能實事求是了解空港媒介生態。”正是在他的倡導下,鹽城南洋機場媒介本底監測聯防聯控方案出臺了。按照協作機制要求,空軍衛勤專家王醫師也到現場協同處置,大家一致鑒定為雄性黃胸鼠。很快,小羅將活鼠用乙醚快速殺死后并記錄有關特征數據后,冷鏈保藏送至江蘇局醫學媒介實驗室進一步病原分離。小羅還了解到,民航站采用蘋果作鼠籠誘餌,與衛生檢疫監測規范推薦的花生米、油條有一定差異,得到了本底調查一些有益的啟示。
“經研究,我們決定將媒介監測工作納入機場愛國衛生活動專項工作,協助安排部分項目資金,并要求后勤科派員協助你們開展本底調查工作,大家一起消除飛行安全隱患。”在仔細審核了機場辦提交的《關于鹽城南洋機場鼠類等“四害”孳生情況對平安機場創建影響的衛生學評估報告》后,崔花站長做了表態,“借力”辦“繁”事的目標就這樣達到了。
事件評析
面對鹽城南洋機場國際航班加密、開通貨運包機以及臺灣直航的發展美景,他們將媒介監測作為“江蘇沿海開發”、“鹽城航空發展規劃”與“核心能力建設”技術保障環節的結合點與著力點,抓住了口岸安全運營必須重視公共衛生控制的“牛鼻子”項目。
由于口岸當局的高度重視,空港醫學媒介本底調查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種群構成、生境分布、季節消長、病原攜帶等基礎資料得以摸清;送檢“四害”標本中還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亞種、威斯康星米勒菌以及克氏庫克菌等12種病原體,為空港范圍內媒介生物控制在不足為害的水平提供了理論依據。
“繁”事不“繁”,衛生監督靠空港,蟲媒綜合治理你我同參與,才能鑄就空港口岸衛生與潔凈的美好天地。
相關鏈接
人從空港過,衛生保障隨時候;貨從空港行,干凈整潔映眼簾。“瑣事”、“難事”、“繁事”在口岸都不是小事,都切實關系百姓身體健康、生命安全;衛生監督責任重于泰山。必須將功夫下在平時,下在基本能力上,才能經得起任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實戰檢驗。
隨著鹽城南洋機場9月6日曼谷航線的即將開拓,他們在空港又迎來又一個收獲的季節。“事實證明,機場衛生檢疫人員不僅想干事、能干事,而且干成了事!”鹽城局羅建國局長這句話讓我們看到了鹽城局維護空港衛生安全踏踏實實的態度,看到了他們固本強基建立長效機制的決心。
《中國國門時報》